斜带髭鲷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优质食用鱼类。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于1995年进行斜带髭鲷的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此后,集美大学等多家单位陆续开展斜带髭鲷的人工育苗获得成功。自2000年后成为中国福建、广东、海南的常规繁育种类和海水养殖鱼类。
首页
[{"ID":42424,"Name":"农学"},{"ID":72095,"Name":"渔业"},{"ID":73059,"Name":"水产养殖"},{"ID":73478,"Name":"[水产养殖技术]"},{"ID":73551,"Name":"海水养殖技术"},{"ID":73552,"Name":"海水苗种繁育"},{"ID":73553,"Name":"鱼类苗种繁育"},{"ID":73584,"Name":"斜带髭鲷苗种繁育"}]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技术] . 海水养殖技术 . 海水苗种繁育 . 鱼类苗种繁育 . 斜带髭鲷苗种繁育斜带髭鲷苗种繁育
/seed rearing of Black grunt ,seed rearing of Hapalogenys nitens/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89次
在人工可控环境条件下,将斜带髭鲷受精卵孵化并培育至商品规格幼鱼的过程。
- 英文名称
- seed rearing of Black grunt ,seed rearing of Hapalogenys nitens
- 所属学科
- 渔业
斜带髭鲷苗种繁育过程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人工催产、人工孵化、鱼苗培育和鱼种培育等。
繁育用的斜带髭鲷亲鱼大多从养殖群体中挑选。亲鱼可在海上网箱或陆上水池进行培育。在繁殖前,需投喂蛋白含量高的优质饵料进行强化培育。在繁育季节,给成熟亲鱼注射催产剂。斜带髭鲷在催产后可在网箱或水池中自行产卵受精。受精卵可用孵化桶进行孵化,也可在育苗池孵化。孵化时应保持水质清新,可使用流水法或每天换水量达80%~100%以上,并及时虹吸出死卵。在水温21~25℃、盐度24~28、pH在8.0~8.5的条件下经20~36小时即可孵出。
将仔鱼培育至体被鳞片全长3厘米以上幼鱼的过程。可采用池塘育苗方式,也可采用工厂化育苗方式。苗种培育技术与其他海产鱼类相似。
将全长3厘米以上的幼鱼培育至全长5~10厘米商品规格鱼苗的过程。多采用网箱培育方式,也可采用池塘或室内水槽进行培育。池塘宜小(以2亩以内为宜)且避风,放苗时应注意避开寒流袭击。如使用网箱培育,网箱必须设置于水流缓慢的海区,网箱规格为20~30米3,网目为20~40目,放养密度为1000~2000尾/米3,定期更换和清洗网衣,并依鱼苗大小适时加大网目,以保持网箱内外水体良好交换。饵料主要为鱼贝肉糜及配合饲料,并适当搭配卤虫和桡足类,海上网箱培育在夜间可用灯光诱集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以供鱼苗摄食。
扩展阅读
- 雷霁霖.海水鱼类养殖理论与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 方民杰.斜带髭鲷人工育苗技术.海洋渔业,1998,20(4):167-169.
- 叶金聪,林向阳,温凭.斜带髭鲷室外水池仿生态系育苗研究.福建水产,200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