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属鲈形目科花鲈属(Lateolabrax)。又称中国鲈鱼、海鲈、寨花等。曾用学名Lateolabrax japonicas。花鲈性凶猛、肉食性,主要食物为鱼类和虾类;为长寿命周期鱼类,通常成鱼体长为25~40厘米,最大体长为100厘米。属于广温、广盐鱼类。在中国未形成天然捕捞群体,在海水养殖鱼类中花鲈产量名列前茅。
中国早期的花鲈主要依靠捞取天然苗种进行成鱼饲养,而后发展为在自然海区捕捞性成熟或接近性成熟的后备亲鱼进行人工繁育。花鲈苗种繁育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与生殖调控、苗种早期培育、苗种中间培育等过程。
亲鱼强化培育期间,投喂高营养饵料,水温为20~26℃。雌鱼3龄左右达性成熟,雄鱼2龄左右达性成熟。人工繁殖时,通过光照、温度和注射激素等方法进行生殖调控。花鲈成熟卵子为游离、浮性卵,受精卵规格为1.16~1.50毫米,具1~2个较大油球。在水温15~17℃,盐度为32的条件下,约80小时仔鱼可孵出。
从仔鱼开口摄食到体长达2~3厘米幼鱼的培育过程。池塘培育时初孵仔鱼放养密度为1万~3万尾/米3水体,随鱼体生长加大充气量和换水量。20日龄以前,以投喂活饵为主,经30天左右培育,筛选分级,降低培育密度。鱼苗培育饵料序列为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或枝角类—鱼或虾肉糜—人工微型饲料。经约80天培育,鱼苗体长可达2~3厘米,进入下阶段培育。
花鲈鱼苗培育至体长为2~3厘米时,进行苗种中间培育,鱼种体长达8~13厘米,进入成鱼养殖阶段。大规格苗种可采取室外海水池塘或淡水池塘培育,淡水池塘放花鲈之前要进行鱼苗盐度驯化处理。海水池塘面积1~2亩为宜,鱼苗放养密度为2万~4万尾/亩,投喂花鲈专用饲料效果最好。经20~30天培育,体长达8~11厘米时出池。淡水池塘培育时先进行盐度驯化,驯化期一般淡化需3~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