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化工 . 燃料化工 . 煤干馏 . 煤低温干馏

煤低温干馏

/low 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of coal/
最后更新 2022-04-30
浏览 181
最后更新 2022-04-30
浏览 18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低阶煤(褐煤、长焰煤、不黏煤、弱黏煤)为原料,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500~650℃),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半焦、煤焦油、煤气和热解水的过程。

英文名称
low temperature carbonization of coal
所属学科
化工

与高温干馏相比,低温干馏的焦油产率较高,而煤气产率较低,一般半焦产率为50%~70%(质量分数,以原煤干基计),煤焦油为6%~10%(质量分数,以原煤干基计),煤气为100~140标立方米/吨原煤(干基)。

17世纪后期,固体燃料的低温干馏开始出现,但现代低温干馏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始于19世纪初期。煤的低温干馏工业最初是为制取家用燃料,后来才从焦油中提取发动机燃料和化工原料。在掌握加氢技术后,煤的低温干馏工业才有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基于战争的需要建立了大型的煤低温干馏工厂,生产低温干馏焦油,再经高压加氢制取汽油、柴油。战后,开采大量廉价石油,使煤低温干馏工业陷于停滞状态,各种新型低温干馏的方法多处于试验阶段。

中国的煤低温干馏工业始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仅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建立外热式铁甑煤干馏小型工厂。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煤低温干馏工业才有了一定的发展,其加工产能约为1000万吨/年(按煤计)。1963年以后,由于中国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致使煤低温干馏的生产处于停滞状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石油供应的不足,促使了煤低温干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以长焰煤和褐煤为原料的煤低温干馏工业的加工产能已达1.36亿吨/年(按煤计),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内蒙古、新疆、云南和宁夏等省(自治区)。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