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布于全世界,主产于大洋洲。
水生、沼生或陆生草本,有时灌木状(中国不产)。叶互生、对生或轮生,托叶缺。花常小,两性或单性,单生、簇生或组成穗状花序、圆锥花序、伞房花序或假二歧伞房花序。萼筒与子房合生,萼片(2~)4或缺,常宿存。花瓣(2~)4或缺,与萼裂片对生,长于花萼,早落。雌雄同株或异株。雄蕊1或为花萼的倍数,排成2轮,外轮对萼分离,花丝纤细,花药基着,长圆形或线形,4室,纵裂。子房下位,2或4室;花柱2或4。胚珠每室1,悬垂。果为坚果或核果,小,有时有翅,具棱和瘤突,不开裂,或很少瓣裂。种子具胚乳,胚直立。染色体基数x=7,8,11。
本科有8属,约100种,中国产2属,即小二仙草属(Gonocarpus)、狐尾藻属(Myriophyllum),13种。
本科化石在欧洲白垩纪和第三纪沉积中就已发现,在第三纪和第四纪地层都曾发现狐尾藻属叶片的化石,可见本科较为古老。在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1981)中本科被置于小二仙草目(Haloragales)。早期的APG系统(1998)取消了小二仙草目,并将小二仙草科置于虎耳草目(Saxifragales),APG Ⅱ系统(2003)、APG Ⅲ系统(2009)、APG Ⅳ系统(2016)均保留了APG系统的观点。
狐尾藻属一些种类,如穗状狐尾藻(M. spicatum,图1)、(轮叶)狐尾藻(M. verticillatum)等为一些鱼群的重要产卵场所,入药亦可清热解毒。小二仙草(G. micranthus,图2)是优良的羊饲料,全草供药用,具有利水祛湿、散瘀消肿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