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击乐器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称其为梆板。约17世纪随戏曲梆子腔的兴起而广泛流传于中国各地。现代普遍应用于河北梆子、山西梆子、山东梆子、秦腔、豫剧、评剧等戏曲音乐,以及说唱音乐伴奏,部分传统乐种演奏亦用梆子。梆子的形制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木棒式,由两块长短不一的硬木制作,长的一节为椭圆形,长20~20.8厘米,直径4~4.5厘米;短的一节为圆形,长16~18厘米,直径约3厘米。演奏时,左手五指托空握椭圆形木棒,手心不与木棒相触,右手持圆形木棒敲击梆体发声,发音清脆响亮,多用于戏曲音乐击板或催板时击拍。另一种梆子的形制是方框式,与木鱼发音原理同,即以一长方形硬木将其腹挖空一部分,留有窄长的出音孔,将木梆悬空挂于木架上,以右手持木键或双手各持一木键敲击发音,发音较柔和,多用于传统乐种合奏,如西安鼓乐、十番锣鼓等,在慢板、中板乐曲中击板。
梆子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5个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