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交通运输工程 . 铁路运输 . 铁路旅客运输

铁路货场

/railway goods yard/
条目作者李传勇

李传勇

最后更新 2022-06-16
浏览 177
最后更新 2022-06-16
浏览 17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铁路办理货物的承运、存储、装卸及交付等作业的场所。也是与公路、水路等其他交通方式相互接驳的地方。

英文名称
railway goods yard
所属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铁路运输

铁路货场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的主要节点,最初出现在19世纪中叶,随后随着各国铁路业务的快速发展,铁路货场的数量迅速增多,主要集中在英、美、德、法、俄五国,承担了约80%的货运量。至20世纪30年代后,铁路设施设备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并且战后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快速发展,使得铁路货运下滑严重,各国相继拆除和封闭铁路货场。从70年代起,铁路运输的经济性、环保性等优势逐渐被重视,加上新技术的应用,铁路货运开始振兴。进入21世纪以来,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铁路货运开始向现代物流发展,铁路货场的建设与运营也更多考虑便捷、快速、高效等物流化的需求,比较典型的国家有加拿大和日本。加拿大在铁路干线上设立了铁路的集装箱货场,与公路相连,并由货主或货物代理公司、配送中心等铁路系统外的专门从事物流业务的部门进行物流活动,进一步拓展铁路货场的物流功能;日本积极发展多式联运,通过引用信息技术,升级铁路货场的设施设备,使货场设施能够适应铁路集装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货物运输网络的完善、设施设备的改进和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国货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①传统货场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铁路线路以单线居多,公路覆盖区域短而少,为方便货主取送货物,铁路货运车站几乎站站设货场,货场数量比较多,货场规模比较小。铁路货场布置在办理货运作业车站的一个角落,多为尽头式货场。

②货运集中化、专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以及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运量出现了下滑态势,中国铁路顺势进行了零担运输集中化改革,2006年开始整合零担业务,整合运量小的货运站,建设战略装车点,优化调整货运站场布局,一般按50千米间隔布设中、大型货场,铁路货场一般与办理货运的车站横列布置,为贯通式或混合式布置。

③基于现代物流的探索、发展阶段。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铁路货场在传统的承运、存储、装卸及交付等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包装、分拣、配送、商品展示、信息、金融等增值服务的物流功能,铁路货场逐渐向铁路物流中心转型。2011年,中国铁路发布了铁路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铁路物流中心总体布局方案,标志着铁路物流中心进入了系统规划建设阶段。2013年,实施铁路货运组织改革,提出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营销、发展现代物流等理念。2016年出台了《铁路物流中心设计规范》,在铁路枢纽及地区按一级、二级物流中心要求建设大型铁路货场,一般与办理货运车站横列布置,由分区域、多条贯通式货物线装卸构成;一般中间站按三级物流中心要求建设大、中型货场,与办理货运作业车站或横列或纵列布置,货物装卸线可为尽头式、通过式或混合式。

铁路货场通常按4种方法分类。按办理货物的品类,可分为办理多种品类货运作业的综合性货场与专门办理某些品类货运作业的专业性货场(如专办危险品、易腐货物或活动物的货场);按货运量大小,可分为大型货场、中型货场与小型货场(中国铁路规定:年度货运量在30万吨以下者为小型货场;30万~100万吨者为中型货场;超过100万吨者为大型货场);按办理货物运输的种类,可分为整车货场、零担货场以及兼办整车、零担(有的还包括集装箱)作业的货场;按线路配置图型,可分为尽头式货场、通过式货场与混合式货场。

①尽头式货场(图1)。货物装卸线为尽头式,其优点是线路和货场短、占地少、投资省,易于适应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货场道路与线路交叉少,短途搬运与取送车干扰少,运量增加时,扩建比较方便。缺点是车辆取送作业集中在货场一端进行,对装卸车干扰大,灵活性差。这种形式适合于大、中、小型综合货场。

图1 尽头式货场图1 尽头式货场

②通过式货场(图2)。货物装卸线两端贯通的货场。其优点是取送车作业可在货场两端同时进行,比较方便,对装卸车作业干扰小,还可以办理整列装卸作业。缺点是占地和铺轨都比尽头式货场长,工程投资相应增加较多,取送车和进出货物搬运作业易相互干扰;当运量增加时,扩建和改建都比较困难。这种形式适用于大型货场和大宗运量、有条件组织整列装卸作业的专业性货场。

图2 通过式货场图2 通过式货场

③混合式货场(图3)。货物装卸线由尽头式和通过式两种形式构成,它兼有尽头式货场和通过式货场的优缺点。这种形式适用于大型货场。

图3 混合式货场图3 混合式货场

铁路货场主要设备包括:铁路线路,货物装卸线、选分线、存车线、交接线等;存放设备,货物仓库、雨棚、站台、堆放场和集装箱作业场等;装卸设备,装卸、搬运机械及充电、检修等设备;特种设备,易腐货物、牲畜装卸、饮水设备;其他配套设备,货车洗刷及污水处理设备,配套的生产、生活房屋等。道路设施,汽车装卸的场地、场内的通行道路、停车场等。

铁路货场位置的合理选择及各项设备的合理布置,对于压缩货车在站停留时间,以及充分发挥设施、设备的作用,提高货场的作业能力都有重要影响,因此铁路货场的位置选择及平面布置原则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①位置选择。综合地形、地质及工程情况,应选择对运输组织灵活、高效的位置;与其他运输方式具有良好衔接关系,能满足货物快速集散;与城市规划相配合,满足必要的消防卫生要求。

②平面布置。根据货物不同的特性、结合风向、存放需求、装修机械等不同需求,分区域布局;能满足货物装卸作业机械化、信息化及物流方面的需要;力求布置紧凑,尽量减少用地;确保取送车作业及管理的便利性;近远结合,考虑远期发展的需要。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