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世界历史 . 〔北美洲历史〕 . 美国历史

睦邻政策

/Good Neighbor Policy/
条目作者马洪喜

马洪喜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2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933年美国F.D.罗斯福政府时期针对拉丁美洲而制定的对外政策。

英文名称
Good Neighbor Policy
实行时间
1933~1945
所属学科
世界历史

“睦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参议员H.克莱(1777~1852)在19世纪提出。T.W.威尔逊总统(1913~1921年在任)使用过这一术语,然而随后美国就入侵了墨西哥。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经常武装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部事务,以保护其在该地区的国家利益,尤其是美国工商业界的商业利益。1904年罗斯福推论出台之后,美国一旦意识到拉美地区国家不能够及时偿还债务,或美国公民在拉美地区的商业利益受到威胁,或美国从拉美地区获取自然资源的路径受阻,则经常使用军事干涉或武力威胁等手段迫使拉美地区各国政府屈从,这令许多拉美国家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非常警惕,对美国的敌意与日俱增。

为了谴责美国过去所实施的干涉主义政策,减少拉丁美洲国家对美国的敌意,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其就职演说中讲到,“在对外政策领域,我将致力于美国睦邻政策的实施,决心尊重自己,从而也尊重他国的权利,尊重自己的义务,也尊重与所有邻国和全世界各国协议中所规定的神圣义务。”为了创造美国与中南美洲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罗斯福寻求摒弃在拉丁美洲地区使用军事力量的主张。1933年12月,美国国务卿C.赫尔(1933~1944年在任)在蒙得维的亚举行的第7次美洲国际会议上证实了美国的这一立场。赫尔称:“任何国家都没有权利去干涉另外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或对外事务。”罗斯福确认了美国的睦邻政策,称“从现在开始,美国的明确政策就是反对军事干涉”。

睦邻政策的实质是“不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这一政策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将会是一个“好邻居”,同时会与拉丁美洲国家进行互惠交换的印象。总的来说,罗斯福政府期望这一政策能够以互惠贸易协定的形式创造新的经济机遇,并重申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的影响,然而,美国的睦邻政策却不能让许多拉丁美洲国家政府信服。

睦邻政策使得美国于1933年结束了其海军陆战队对尼加拉瓜的占领,并于1934年结束了对海地的占领以及废除了美国干预古巴事务的普拉特修正案,1938年美墨之间启动了因墨西哥将外国石油资产国有化而进行的赔偿谈判。此外,美国海事委员会就往返于美国与南美洲之间包括10艘货船以及3艘定期渡轮的“睦邻船队”的运营问题与穆尔-麦科马克航运公司签约。穆尔-麦科马克航运公司对这些客船进行了整修,用于往返于美国纽约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航线。

睦邻政策力图重新定义美国人认识拉美人的方式,同时维护西半球的团结统一。为了实现此目的,1940年8月,罗斯福创建美洲事务协调办公室,并任命N.A.洛克菲勒(1908~1979)为办公室主任。美洲事务协调办公室实质上是美国按照自身的认识来定义拉美社会的宣传工具,其内部由J.H.惠特尼主管的影视部门,其主要意图就是消除先前贯穿美国社会对拉美人的偏见,惠特尼相信好莱坞电影可以通过双管齐下的宣传活动赢得拉美人民的心,同时使美国人确信泛美友谊能够带来益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惠特尼敦促电影制片厂雇用拉美人并制作给拉美人塑造好形象的电影。1941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E.A.切斯特与美洲事务协调办公室合作创建了“美洲网络”,广播那些反映睦邻政策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拉美地区盛行的与泛美主义相关的新闻和文化节目。

据史学家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拉丁美洲成为世界上最支持美国对外政策的地区。随着冷战的升级,美国的睦邻政策于1945年宣告结束,因为美国逐渐意识到保护西半球免受苏联侵害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与美国睦邻政策的本质越来越矛盾,美国国内开始出现了一波要求干涉拉美事务的新浪潮。为了阻止苏联势力在西半球的蔓延,直到冷战结束,美国直接或间接地入侵了被怀疑搞社会主义或民族主义运动的拉美地区国家。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