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资本主义这个二元结构中,大公司虽然占据支配地位,但不能随心所欲控制一切,原因在于存在抗衡力量。抗衡力量不是公司的竞争者,而是来自消费者、政府、供应商和分销商,比如工会、消费者合作社、连锁零售店等。抗衡力量的思想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定义为集团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将资本主义社会视为一个精英社会,个人的力量在其中显得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抗衡力量之间的关系又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可能因为利益的一致而结合,比如技术结构阶层与政府官僚就可能结合成一种“官僚的共生关系”(bureaucratic symbiosis)。
首页
[{"ID":42417,"Name":"经济学"},{"ID":55996,"Name":"经济学"},{"ID":104173,"Name":"制度经济学"},{"ID":104174,"Name":"老制度经济学"},{"ID":104176,"Name":"新制度主义"},{"ID":104177,"Name":"激进制度主义"}]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制度经济学 . 老制度经济学 . 新制度主义 . 激进制度主义抗衡力量
/countervailing power/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17次
对公司权力的社会政治约束。是美国经济学家J.K.加尔布雷思(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10-15~2006-04-29)在1952年出版的《美国的资本主义:抗衡力量概念》(American Capitalism: The Concepts of Countervailing Power)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 英文名称
- countervailing power
- 创立者
- J.K.加尔布雷思
- 所属学科
- 经济学
扩展阅读
- 加尔布雷思 J K.美国资本主义:抗衡力量的概念.王肖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