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语言文字 . 社会语言学 . 变异社会语言学 . 语言变体 . 社会变体

女书

/nüshu/
条目作者赵丽明

赵丽明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08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08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一种女性专用文字,流传于中国湘南江永县东北上江墟镇潇水流域的农家妇女之间。

英文名称
nüshu
实行地区
中国湘南江永县东北上江墟镇潇水流域
所属学科
语言文字

当地一语两文,男女说一样的土话,写两种文字。男人写男书(方块汉字),女人写女书。女书是方块汉字的一种女性变体,与女红织绣图案不无关系。字体呈“多”字形,行笔自右上向左下,没有折笔、上挑。书写同中国古代汉字行款,竖写左行。没有标点符号,只有一个重复号。传统书写手段是竹篾笔、锅底灰、膝盖桌。女书经典文本“三朝书”,是仿汉籍线装书装订精致的布面本册;还有扇书、帕书、纸书,以及编织的花带等。

女书基本字不到400个,基本可以完整记录当地湘南汉语土话。女书主要用假借的手段记录语言,是一种字符音节表音文字。一个女书字所代表的一组同音、近音词的字音基础是女书雅言“城关音”,即当地土话的“普通话”。

女书书法女书书法

保留女书原生态的最后一位使用者是阳焕宜(1909~2004)。由于不识方块汉字,她没有方块汉字的干扰,基本字只有304个,反映了女书用字基本原貌。

女书作品为诗歌韵文,主要是七言,偶有五言。记录的内容主要有自传诉苦、姊妹通信、纪实叙事、祭祀祈福、民歌农事、翻译转写等。阅读方式为唱读吟诵。女书是一种说唱文学,以歌堂形式,自娱自乐。传授方式主要是家庭长传幼、私塾教学、歌堂群体互教互学。女书、女歌、女友、女红是当地农家女的生活方式。

女书老人去世后要焚烧、陪葬女书“到阴间继续享用”,即“人死书亡”。目前能见到的最早女书作品“三朝书”为明末清初版本。最早文物为19世纪50年代南京太平天国雕母铜币,币上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女书。最早文献记载为民国二十年(1931)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中“花山”条。

  • 赵丽明,等.女书用字比较.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