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 . 旅游管理 . 旅游经济 . 旅游目的地

旅游地承载力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条目作者谢维光

谢维光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13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1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某一旅游地环境的现存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及未来人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强度。又称“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承载力”“旅游容量”。

英文名称
Tourism carrying capacity
所属学科
工商管理
又称
“旅游环境承载力”“旅游承载力”“旅游容量”

其中“能承受”指这种旅游经济活动不会导致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既不影响旅游环境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同时也不会导致旅游服务质量的下降。这一概念是从生态学中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的概念引借过来。F.罗森在1977年出版的《旅游和休闲的发展:旅游资源评价手册》一书中,讨论了旅游承载力的问题。1986年D.皮尔斯等人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出版物《产业与环境》中专文论述海岸环境的旅游承载力问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旅游承载力概念已经比较广泛地被应用到旅游规划、旅游管理领域,并成为旅游学科中的重要概念。

旅游环境系统是一个由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内部流动与输入输出而形成的开放系统,其结构、组成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绝对的变动性,导致其对于旅游经济的支持能力同样具有上述双重性。

建立在这种特征环境系统之上的旅游承载力具有以下特点:

①客观性与可量性。在一定时期内的旅游环境系统在结构、功能、信息诸方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即不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反映旅游系统结构组成特征的旅游承载力具有在量和质两种规定性方面的客观性,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来把握和计算。

②易变性。由于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施加作用,如增设新的旅游景点,或由于系统本身的运动变化,如因降水增加或减少而引起的湖泊水面旅游面积扩大或缩小,均会引起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变化。

③可控性。人类对旅游环境系统实施改造必须在充分掌握其运动规律和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完成,因此根据一定的需求和目标,人类可以对环境进行适度改造,例如改变旅游资源品类和数量,从而使旅游环境承载力在量和质两方面朝人类预定的目标变化,但这种可控性是有限度的;存在最适值和最大值,最大值或称饱和承载力,是旅游承载的极限,超出此极限值则视为超载。

④最适值或称最佳承载力。此点值既能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功能发挥最适,又不会导致“疲劳态”。

旅游地承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取决于根据不同的旅游环境要素内容划分的各承载分量值的大小,一般包括旅游生态承载量、旅游心理承载量、旅游社会承载量和旅游经济承载量四个指标。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