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通常可以分为两种:①演绎推理。是根据一般规律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是一种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例如,根据两栖动物是卵生的规律,推出青蛙是两栖动物,所以青蛙是卵生的结论。②归纳推理。是从具体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式。例如,根据青蛙是卵生、娃娃鱼是卵生这两个具体现象,归纳出两栖动物是卵生的结论。
心理学对推理的研究主要关注推理的心理过程。三段论推理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例如,设想一个场景,你去一个餐厅吃饭,但你想要用支付宝支付。你打电话问餐厅是否可以用支付宝支付,餐厅服务员说餐厅接受常用的线上支付形式,你就可以知道这家餐厅可以用支付宝支付。这个推理的心理过程就可以用三段论推理来表示。
前提1:这家餐厅接受常用的线上支付形式。
前提2:支付宝支付是常用的线上支付形式。
结论:这家餐厅可以用支付宝支付。
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推理时,得出的结论不仅会受到命题本身逻辑的影响,还会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例如,思考下面这个三段论推理中的结论是否正确。
前提1:运行带发动机的机器需要用油。
前提2:运行汽车需要用油。
结论:汽车带发动机。
如果只看逻辑,结论是错误的。因为前提1无法排除“有些机器没有发动机但运行时也要用油”这一可能性,因此无法通过这两个前提推出该结论。但因为这个结论在现实生活中是成立的,因此在判断时很容易认为结论正确,即已有的知识影响了演绎推理,这种现象称为信念偏见效应。如果结论与已有的知识一致,个体倾向于接受该结论;如果结论与已有的知识相悖,个体倾向于拒绝该结论。
此外,心理学还关注推理的脑活动机制。研究发现,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大脑活动机制存在差异。个体在完成演绎推理任务时,大脑右半球更活跃,而在完成归纳推理任务时,大脑左半球更活跃。因为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个体的言语功能,因此这个研究结果也表明,演绎推理和言语活动是相对独立的,而归纳推理需要基于言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