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明代文学 . 明代小说 . 【文体】

拟话本

/traditional Chinese novel imitating a story-telling script/
条目作者王庆华

王庆华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96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96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古代小说文类名称。

英文名称
traditional Chinese novel imitating a story-telling script
所属学科
中国文学

“拟话本”概念与“说话”“话本”密切相关。宋元时期,在市井瓦舍流行一种说唱文学——“说话”(这种伎艺发展到今天已演变成“说书”)。“说话”一般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经”“讲史”4家。“小说”讲的都是短篇故事,内容包括灵怪、烟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说铁骑儿”,专门演说宋代铁马金戈、争雄交战的故事。“说经”,演说佛书中的各种佛教故事。“讲史”,演述一朝一代的历史故事。在上述4家中,“小说”和“讲史”两家最为重要,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也影响最大。“话本”一般被看作“说话”技艺的底本或录本,是宋元时期伴随着“说话”技艺而形成的一种书面文学读物。对应“小说”的话本有《六十家小说》中的《简帖和尚》《西湖三塔记》《合同文字记》等;对应“讲史”的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全相三国志平话》《全相秦并六国平话》等,对应“说经”的话本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拟话本”最早源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宋元之拟话本”篇,指宋元时期“蒙话本之影响”的部分作品,如《青琐高议》《大宋宣和遗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些文学史、小说史对“拟话本”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指明清时期文人模仿宋元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实际上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拟宋市人小说”。

宋元话本流传到明代后,作为一种通俗读物受到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并逐渐引起文人的关注。一些文人开始对宋元话本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逐渐进入模拟创作阶段。明代中后期,以“三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发端,兴起了一个模拟宋元小说家话本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流派。“三言”“二拍”之后,拟话本的创作在明末清初达到高峰,出现了《型世言》《石点头》《十二楼》《豆棚闲话》《照世杯》等一批拟话本小说集。拟话本创作在清代乾隆年间开始衰落,出现了《雨花香》《通天乐》《娱目醒心编》等说教意味浓厚的作品。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