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来源于1896年美国医学教育家J.摩根发现的词盲现象,即患者能够读出每一个音节,但不能理解词的含义。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S.A.柯克首次使用学习困难一词来描述智力正常但在课程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学者采用学习困难、学习失能、学习障碍、学业不良等词来描述这一现象,其中学习困难是使用较广泛的术语。
从柯克提出学习困难以来,领域内先后有多种观点试图解释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如神经系统缺陷理论、注意力缺乏理论、学习动机归因理论等。研究者对学习困难者认知过程、认知特征及非认知心理发展的研究,使得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成为可能。例如,教育训练有助于学习困难学生将语义编码之类的活动运用于信息加工过程而促进学习。
学习困难是一种轻度且局部的发展障碍,这种障碍往往不易被察觉和理解。当学习困难的症状没有被及时发觉并采取适当的对策时,这些症状容易引发情绪和行为方面的二次性障碍。这种在家庭和学校引起的不适应和问题行为,也容易给学生在青年期以后的社会自立带来巨大的问题。因此,及时发现患有学习困难症状的学生并进行有效诊断和干预(特别是在进入青年期以前)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