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获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超新星宇宙学项目负责人,同时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天文学家E.P.哈勃最早发现宇宙不是静止的,而是在膨胀。要确定宇宙的膨胀是加速还是减速,需测量遥远天体的距离和红移关系。天文学领域通常利用测距方法,即通过测量天体亮度来推断距离。Ⅰa超新星是白矮星产生剧烈爆炸结果的激变变星。白矮星通过吸积伴星质量以获得额外质量,当其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时便开始坍缩,再度提高温度至超越核聚变所需燃点。核聚变后几秒内,白矮星释放极高能量,成为一颗超新星。几乎所有已知Ⅰa超新星具有相似的绝对亮度,被看作宇宙的“标准烛光”。测量超新星到地球的视亮度,通过对比视亮度和绝对亮度差异,便可推知超新星到地球的距离。由于宇宙膨胀,超新星发出的光传播到地球时波长变长,光谱向红色方向移动。科学家可测量超新星的“红移”。1988年,玻尔马特建立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致力于超新星的观测研究。1998年,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超新星宇宙学项目通过对Ⅰa型超新星的距离-红移观测证明宇宙加速膨胀。后来物理学家又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重子声波振荡信号等方式证实宇宙加速膨胀。2011年,玻尔马特、B.P.施密特以及A.G.赖斯因“通过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共同分享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