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俄勒冈州波特兰,卒于旧金山。曾在西雅图公立学校接受基础教育。1901年,购买了自己的第一台照相机开始摄影创作,并立志从事摄影工作。1906年进入华盛顿大学主修化学。1907年毕业,毕业论文为《摄影的现代工艺》。毕业后,在E.柯蒂斯的西雅图摄影工作室工作,学习白金印相工艺制作照片技术,以及人像摄影技艺。1909年,赴德国德累斯顿进修摄影化学。1910年5月完成了论文《关于调棕色调白金相纸的化学工艺》。
1910年,在西雅图开设人像摄影工作室,受G.卡塞比尔画意派风格的影响,拍摄柔焦人像和人体照片。1912年,在纽约布鲁克林艺术与科学院举行首次个人作品展览。1915年,与雕版蚀刻家R.帕特里奇(Roi Partridge,1888~1984)结婚,因以帕特里奇为模特拍摄男性人体作品,而引起社会性争议和谴责。1917年移居加利福尼亚州,在旧金山开设摄影工作室,持续经营直至1976年去世。1922年,成为美国画意摄影家协会会员。1922~1929年,拍摄具有个人风格的植物花卉系列照片,入选1929年在德国斯图加特举行的“电影与摄影”展览。1931~1936年,任《名利场》[注]杂志摄影师。
1932年,坎宁安与W.van戴克(Willard Van Dyke,1906~1986)、A.亚当斯、E.韦斯顿等人创建f/64小组。1932~1935年,担任旧金山艺术学院摄影客座讲师。1945~1947年,受A.亚当斯邀请任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摄影讲师。20世纪40年代,曾实践街头纪实摄影,并从事商业摄影。1964年成为美国杂志摄影师协会荣誉会员。1967年入选为美国国家艺术科学院院士。1968年获加利福尼亚艺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1970年获古根汉姆基金会摄影奖金。1974年在旧金山设立I.坎宁安信托基金会,以保存她的摄影档案。她在美国众多艺术博物馆都举办过个人作品展览。1975年,她在91岁时实施生平最后一个摄影计划,坚持拍摄90多岁老人肖像直到去世前几个星期,摄影集《90岁之后》在1979年出版面世。
坎宁安现代派摄影风格的影像,印证了f/64小组的摄影美学信条:最大的美感、最充分的表现力、真正的价值在于纯粹的形式而非表象的修饰。她在20世纪20年代以拍摄植物花卉成名,之后以肖像摄影和人体摄影的成就确立了在摄影史上的地位。擅长以照相机的视像精度来呈现自然界里的花卉植物。身为女性摄影家,探索女性裸体的拍摄主题贯穿于她的摄影生涯。她不但是最早拍摄男性人体的女摄影家,而且也是人体摄影史上最先为人所知的孕妇人体作品的拍摄者。其孕妇人体摄影的取像,整体上展现出新石器时代雕像的迷人特色。她以真实性和形式感相结合的摄影方法,实践出一种新颖的观看经验和表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