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规划控制指标主要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面。①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层面的控制指标,包括总体规模、近期建设规模、地下空间控制线、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下地化比例、人均建筑面积指标等,涉及防护空间的相关指标另依防空战技术要求。②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层面控制指标(设计条件),包括空间使用控制、配套设施控制和建筑建造控制等类型。空间使用控制指标包括空间使用边界、主要使用功能、开发规模、利用深度、利用层数等要求。配套设施控制指标包括公共配套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停车泊位等设置要求。建筑建造控制指标包括地下空间覆土深度、最大投影面积、地下建筑退线距离、轨道交通控制线、地下管线控制距离、经营性面积比例、交通性面积比例、消防和安全要求等。
此外,开敞空间、导向标识、风貌特色和预留联络通道、出入口及附属设施布局等属于引导性要求。
控制要素 | 控制指标 | 控制性指标 | |
刚性 | 弹性 | ||
土地使用 | 用地面积 | l | |
用地界线 | l | ||
用地性质 | l | ||
地块划分 | l | ||
建设规模 | l | ||
最大深度 | l | ||
建筑设计 | 地下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 l | |
相邻地下建筑间距 | l | ||
建筑层高 | l | ||
地下公共空间的数量、方位、规模 | l | ||
地下交通设施 | 步行通道宽度、高度 | l | |
步行通道位置 | l | ||
轨道保护控制要求 | l | ||
地下车库连通 | l | ||
停车位个数 | l | ||
地下市政设施 | 市政场站、综合管廊规模位置 | l | |
防灾设施 | 人防、消防等设施规模 | l | |
人防、消防等设施位置 | l | ||
地下空间地面附属设施 | 出入口个数、位置 | l | |
采光井、通风口个数、位置 |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