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人居环境科学(建筑学 风景园林学 城乡规划学) . 城乡规划学 . 城乡专项规划 . 地下空间规划

地下空间规划控制指标

/index of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条目作者顾新

顾新

最后更新 2022-05-21
浏览 154
最后更新 2022-05-21
浏览 15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法定规划层面的、作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行政许可依据的控制要求。

英文名称
index of underground space planning
所属学科
人居环境科学-城乡规划学

地下空间规划控制指标主要有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面。①地下空间总体规划层面的控制指标,包括总体规模、近期建设规模、地下空间控制线、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下地化比例、人均建筑面积指标等,涉及防护空间的相关指标另依防空战技术要求。②地下空间详细规划层面控制指标(设计条件),包括空间使用控制、配套设施控制和建筑建造控制等类型。空间使用控制指标包括空间使用边界、主要使用功能、开发规模、利用深度、利用层数等要求。配套设施控制指标包括公共配套设施、市政配套设施、停车泊位等设置要求。建筑建造控制指标包括地下空间覆土深度、最大投影面积、地下建筑退线距离、轨道交通控制线、地下管线控制距离、经营性面积比例、交通性面积比例、消防和安全要求等。

此外,开敞空间、导向标识、风貌特色和预留联络通道、出入口及附属设施布局等属于引导性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层次地下空间规划控制要素和指标

控制要素

控制指标

控制性指标

刚性

弹性

土地使用

用地面积

用地界线

用地性质

地块划分

建设规模

最大深度

建筑设计

地下建筑后退红线距离

相邻地下建筑间距

建筑层高

地下公共空间的数量、方位、规模

地下交通设施

步行通道宽度、高度

步行通道位置

轨道保护控制要求

地下车库连通

停车位个数

地下市政设施

市政场站、综合管廊规模位置

防灾设施

人防、消防等设施规模

人防、消防等设施位置

地下空间地面附属设施

出入口个数、位置

采光井、通风口个数、位置

l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