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有机电子学 . 〔有机半导体器件〕 . 有机发光二极管 . 有机电致发光 . 客体发光

客体发光

/guest emitting/
条目作者孙正义

孙正义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5
最后更新 2022-12-23
浏览 14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发光材料分散在主体材料中,以掺杂的形式实现的发光。又称掺杂发光。

英文名称
guest emitting
又称
掺杂发光
所属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一些有机分子虽然在离散状态下具有很强的发光特性,但在分子聚集态时会产生明显的浓度猝灭特性,因而不适合作为主体发光材料,而将这类分子分散在主体材料中制成掺杂器件可以实现很好的发光效率。还有一些分子材料由于自身价格的昂贵,选择客体发光的模式可以很好地降低器件制备成本。

相比主体发光,在客体发光的物理过程中,除了客体材料自身直接俘获载流子形成激子外,由于客体材料处于离散分布状态,绝大部分激子源自主体材料到客体材料的能量转移。要发生高效的主体到客体的能量转移,在分子匹配上要求主体分子的激子能量高于客体分子的激子能量,且两种分子具有适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客体发光在有机电致荧光和磷光中都较为常用。如红光染料荧光分子DCM和各类含有重金属元素的磷光分子通常都采取客体发光机制。与主体发光相比,客体发光具有若干独特的优点。掺杂状态下的客体分子发光可以避免聚集态发光时存在的浓度猝灭,既能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也能增加器件寿命。通过改变客体材料的掺杂位置,可以实现对发光层中发光区域的自由调节,使之远离界面以减少激子猝灭现象。客体发光还可以增加发光分子设计的灵活性。发光层的载流子注入势垒和载流子传输能力均由主体材料所决定,因此只需要调整主体材料的性质而无须考虑客体材料,而器件实际的发光特性则由客体材料所决定。因此对发光层材料的设计可以将电学特性和发光特性分离,令主体材料满足电学性质要求,客体材料满足发光性质要求,从而能够大大降低发光分子的设计难度。

  • 黄维,密保秀,高志强.有机电子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