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地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是地图上重要的要素。地图上常表示居民地的位置、形状、建筑物质量特征、行政等级和人口数等内容。
居民地表示方法
表示居民地的位置、形状特征、建筑物质量特征、行政等级和人口数的图形组合方式。
- 英文名称
- representation of residence
- 所属学科
- 测绘学
通常在大中比例尺的地图上,居民地的位置是以详细的平面图形表示的,此时,居民地的位置通常以平面图形的几何中心位置来表示。而在小比例尺地图上,除县(市)以上居民地在地图比例尺允许的情况下,有可能用简单的平面轮廓图形表示外,其余绝大多数居民地均概括地用圈形符号表示,此时圈形符号的中心即代表居民地的位置。
居民地的形状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轮廓。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尽可能地按比例尺描绘出居民地的真实形状。居民地的内部结构主要依靠街道网图形、街区形状、水域、种植地、绿化地、空旷地等配合表示。其中街道网图形是显示居民地内部结构的主要内容。居民地的外部轮廓也取决于街道网、街区和各种建筑物的分布范围。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有些较大的居民地(特别是城市式居民地)可用概括的外围轮廓来表示其形状,而中小居民地只能用圈形符号来表示,此时已无形状的概念了。
在大比例尺地图上,可以详尽区分各种建筑物的质量特征。居民地建筑物的质量特征主要是指居民地房屋的建筑类型,如独立房屋、突出房屋、高层建筑房屋(10层楼以上高层建筑)、被破坏的房屋及棚房等。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表示建筑物质量特征的可能性随之减小。例如,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居民地仅用套色或套网点方法表示,无法区分居民地建筑物的质量特征。
通常是通过注记字体、字大或圈形符号的变化来表示居民地人口数量和行政等级的。中国居民地的行政等级是国家法定标志,表示居民地驻有某一级行政机构。居民地的行政等级分为:首都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驻地;地级市、自治州、盟人民政府驻地;县、自治县、旗人民政府驻地;镇、乡人民政府驻地;村民委员会驻地等6级。人口数量或行政等级既可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圈形符号表示,也可用不同字体和字大的注记来表示,或者图形符号和注记一起配合表示。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清晰易读,圈形符号的等级不能设置过多。
居民地表示方法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居民地的表达效果,关系到其他要素的设计模式和居民地信息的传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