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力学 . 交叉力学 . 环境力学 . 环境水动力学 . 海洋动力过程 . 海洋波浪

海洋波浪

/ocean wave/
条目作者王展

王展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海洋中波动的统称。是海水的运动形式之一。

英文名称
ocean wave
所属学科
力学

海洋波浪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即经过一定时间间隔,运动将重复进行。海洋波浪按其典型周期由小到大可分为风浪、海啸、海洋内波、风暴潮、潮波和行星波。

当风吹过海面时,其所带来的压力和摩擦力对海洋表面的平衡态产生扰动,进而扰动在水平方向进行传播而形成的波动称为风浪。自风转移到水的能量在海洋波浪的总能量中占比最大。根据回复力的不同,风浪可进一步分为毛细波与重力波。毛细波是指表面张力起主导作用下的自由表面波,其特征波长为1~2厘米,微风吹皱一湖春水就是毛细波的例子。表面重力波是指以重力为主要回复力的海洋表面波动,它还可以分为在风直接作用下产生的波浪、离开风源地向远处传播的波浪、风已平息、减弱、改变方向后剩下的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700~800千米每小时,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海洋内波是发生在海水内部密度稳定层结的一种波动。通常发生在分层介质中,是在海洋内部密度不均匀水层间发生的一种波动。只要海水密度稳定分层,并有扰动源存在,内波就会产生。风暴潮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现象。潮波是由潮汐引起的,是海水表面发生的一种波动现象,一般以正弦波或余弦波的形式,波长会比较长,带有能量的传递。行星波又称为罗斯贝波,是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的铅直分量随纬度的改变或海底的倾斜所引起的,对于海洋的中尺度涡、大尺度湍流(地转湍流)和各种大尺度和中尺度运动的相互作用有重要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海洋的研究从未停止。19世纪,很多杰出的数学家和力学家从流体波浪理论开始研究海浪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在登陆作战时对于海浪预报等气象信息的需求,美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开始系统的对于海浪问题开展研究。在战后,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至今仍在海洋航运、海岸工程、船舶工业、海洋开发和海洋遥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 梅强中, 戴世强, 周显初.水波动力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