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情报事业成为情报事业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科技情报事业是在科学技术知识激增的环境下,从军事情报和文献工作中延伸并大规模发展起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20世纪40~50年代纷纷创建了情报事业管理机构。
情报事业管理
对以推动、促进情报传播和提高情报利用能力为宗旨的社会性活动进行管理的过程。
- 英文名称
- information undertaking management
- 所属学科
- 情报学
各个国家的情报事业管理模式不同,但管理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建立国家或公共情报系统。国家或公共情报系统是由不同范围和层次的子系统、各种类型和功能的情报机构按一定方式、结构所组成的,以计算机-远程通信网为技术手段。②制定情报事业和情报管理的国家政策。③开展情报教育,培养各类型各层次情报专业人员和情报科学研究人员。④实施克服情报障碍、提高情报传播质量及效果的行政措施和技术手段。⑤促进国际情报机构协调和合作,谋求情报资源共享,促进情报科学研究的发展。
美国是最早开展情报事业管理的国家,拥有世界最发达的情报事业管理系统。发展到21世纪,美国情报事业管理主要分为3种类型:①美国政府科技情报机构。职责在于对政府的科技研究报告进行收集、加工并报道,其中最著名的是国家情报服务局。②学会、协会科技情报机构。主要出版一些检索刊物,如隶属于相应学会、协会的《化学文摘》《生物学文摘》和《工程索引》。③工商企业情报机构。各种类型都有明确分工,非营利和营利组织之间也作了清楚的界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也较为健全。
俄罗斯建立的情报事业管理系统主要遵循的是集中统一的原则,通常由政府以法令、法规形式颁布情报管理政策,并监督其实行。俄罗斯的情报中心是俄罗斯科技情报所,其下设有专业的情报机构,以及基层企业及科研单位的情报室。首先由俄罗斯科技情报所对文献进行处理,然后以《文摘杂志》的形式提供给全国的情报机构及企业开展咨询工作。
英国情报事业的显著特征是图书馆与情报机构在日常服务工作中没有明显的区别,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对情报政策也没有作明文规定,只是由政府来指导情报机构或图书馆展开工作。不列颠图书馆作为全国的图书馆情报服务中心,面向全国用户,负责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情报的相关服务工作。英国情报事业管理单位主要有伦敦的情报管理协会、不列颠图书馆自动情报服务系统、劳斯的联邦农业局、希琴的电气工程师学会、物理与工程界国际情报服务处、德温特公司专利文献服务处,这些单位主要为各行各业提供咨询、检索等服务。
法国科技情报事业起源于17世纪,政府十分重视情报事业的管理,由国家科技情报局制定全国科技情报政策。法国情报事业管理的显著特点是注重专业性,除了法国科技文献中心、科技情报地方局、法国专利局文献处和国家图书馆外,其他情报机构基本上是按专业性质建立的,专业的情报机构更能满足专业人员的需要。企业和私营性的情报机构仅限于大型企业,如雷诺汽车工厂管理局文献处等。
德国情报事业的建立主要基于先进的科学技术,其管理模式主要遵循科技情报的收集政策、利用政策、人员的教育培训政策、服务政策、价格政策、分配政策及管理政策。德国的情报事业管理部门主要有1969年建立的社会科学研究所联合会下属的社会科学情报中心,主要负责搜集、加工科学情报,出版《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开展定题检索、联机检索等服务;1977年建立的能源、物理、数学专业情报中心,主要负责更具专业性的文献及数据库等相关资源的收集,并提供文献检索、查询、借阅、代译等服务。
日本情报事业的发展借鉴了美国的管理模式,情报事业管理主要分为政府科技情报机构、大学和科研单位情报机构、工业企业情报机构3类。日本拥有成熟的科技情报体系,由多所著名大学研究所组建的学术情报系统及由众多优秀企业构成的情报组织,大大丰富了日本的情报系统,促进了日本情报事业的发展。
中国于1956年设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隶属于科学技术部,其他部委也都有相关的情报研究所,各省、市、区也建立了情报研究所,中国的情报事业管理体系从整体上来说是比较健全的。绝大部分情报信息服务机构都与图书馆联系在一起。中国情报事业管理分为政府科技情报机构、协会和学会科技情报机构、企业科技情报机构3类。政府科技情报机构一般会受各级系统的多个部门同时领导;协会大都附属于政府各部门;企业科技情报机构中主要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等多家规模较大的科技情报公司。
要实现情报事业的有效管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不断增强与国外科技情报组织的交流合作。②科技情报事业管理要逐步走向产业化。③科技情报服务方式要更加多样化。④科技情报事业要努力实现现代化。⑤继续增加情报信息服务机构的数量。⑥不断完善情报事业的法律法规。⑦大力加强政府、学会和企业系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扩展阅读
- 王会景.浅析国内外情报事业管理模式.图书情报导刊,2015,25(19):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