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 . 社会保障 . 社会保障历史 . 社会救助史

赈银

/Money Relief/
条目作者文姚丽

文姚丽

最后更新 2025-02-07
浏览 119
最后更新 2025-02-07
浏览 119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中国古代直接用钱币或籴救济灾民或贫民的临灾急赈的方法。

英文名称
Money Relief
所属学科
公共管理

在赈济时,因以谷赈民,有时不便流通,所以赈银之法,皆为各朝施行。《后汉书·顺帝本纪》记载:“东汉永建三年(128),春正月丙子,京师地震,汉阳地陷裂……诏赐年七岁以上钱人二千。”《宋史·哲宗本纪》记载:“元佑八年(1093)……出钱粟十万,流民。”《元史·食货志》记载:“大德七年(1303)……以钞万锭,赈归德饥民。”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诏发内帑银三万两,赈济饥民。

赈银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朝廷统一调拨、地方筹措,以及民间捐赠等。主要用于工程建设、抚恤灾民等方面。赈银的发放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对年满一定年龄的幸存者发放银钱赈济,如汉代。二是以家庭人口为标准发放赈银,如《荒政考略》记载:北宋天圣七年(1029),河北大水,坏澶州浮桥,其被灾之民,见存三口者,给钱二千,不及者半之。三是以户为赈济单位发放银钱,如《续文献通考》记载: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令山东灾伤去处,每户给钞五锭。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