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是由其长烃链结构决定的。各类脂质彼此间差异很大。例如,中性脂肪与油、磷脂、类固醇及类胡萝卜素等的结构很不相同,但均归入脂质。不同脂质的功能也不同,几种脂质分子,例如磷脂(PL)、鞘脂(SL)、糖脂(GL),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另一类属甘油三酯(TG)的油脂主要作为能源储备;其他脂质分子则是激素、脂溶性维生素与色素等。还有一些脂质分子位于各种生物的外壳,发挥着保护或防水功能。
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为机体内一大类溶于弱极性和非极性溶剂(如醇、醚、氯仿、苯、丙酮等)而不溶于水的生物分子。
特性是由其长烃链结构决定的。各类脂质彼此间差异很大。例如,中性脂肪与油、磷脂、类固醇及类胡萝卜素等的结构很不相同,但均归入脂质。不同脂质的功能也不同,几种脂质分子,例如磷脂(PL)、鞘脂(SL)、糖脂(GL),是细胞膜的重要结构成分;另一类属甘油三酯(TG)的油脂主要作为能源储备;其他脂质分子则是激素、脂溶性维生素与色素等。还有一些脂质分子位于各种生物的外壳,发挥着保护或防水功能。
不同脂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迥异,有含碳、氢和氧的简单链状分子,也有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杂支链结构和环状结构。脂质在体内常与其他化合物结合形成杂合分子,例如糖脂、脂多糖、脂蛋白,后者是脂质与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生物膜则是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组成的更复杂结构。
按照脂质的化学结构和组成可分为4类:简单脂质、复合脂质、类脂、结合脂质。
简单脂质。脂肪酸与醇类(甘油、高级一元醇)生成的脂。又称蜡。有酰基甘油酯(包括三脂酰甘油或甘油三酯)、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 DG)、单酰甘油(MG)、烷基醚酰基甘油酯等,其中脂酰甘油酯占食物脂的99%;高级一元醇与脂肪酸形成的脂(例如蜂蜡);固醇与脂肪酸形成的脂(如羊毛脂)。
复合脂质。除脂肪酸与醇类生成的脂外,尚有其他脂质磷脂、糖脂等。磷脂包括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atide; GP)和鞘磷脂(sphingomyelin; SM),GP是含脂肪酸、甘油的磷脂(如卵磷脂),SM是含脂肪酸、鞘氨醇的磷脂。糖脂包括糖基甘油酯(glycoglyceride; GG)和鞘糖脂(glycosphingolipid; GS),GG是含脂肪酸、甘油的糖脂,GS是含脂肪酸、鞘氨醇的糖脂。中性GS携有单糖头基(例如脑苷脂,以脑细胞膜所含半乳糖脑苷脂最为常见),酸性GS除有脂肪酸、鞘氨醇和糖类外还含有硫酸(硫苷脂)或唾液酸(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具有带1个或多个唾液酸残基的寡糖基,它们主要存于神经组织内,但动物的其他组织中也含有。
类脂。衍生脂质和不皂化脂质。衍生脂质是从脂质衍生的化合物。例如,前列腺素和白三烯(leukotrienes)是廿碳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鲸蜡醇属长链脂肪醇。不皂化脂质包括类固醇和类萜两类,类固醇包括固醇类(动物固醇、植物固醇和酵母固醇)、胆汁酸和胆汁醇、类固醇激素、强心苷、维生素D等。类萜是异戊二烯的聚合物,例如烯萜类、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E/K、泛醌、橡胶等。
结合脂质。脂质与蛋白质或糖类结合,分别产生的脂蛋白或脂多糖。
甘油三酯是体内能源的主要储存形式,所含脂肪酸氧化时释出的热量为37.6千焦/克,比糖和蛋白质多两倍。皮下脂肪和某些器官周围的脂肪有保护脏器免受机械损伤、防止散热以保持体温等功能。PL、SL或GL参与生物膜的结构组成。糖脂作为细胞表面物质,还与细胞识别、种属特异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磷脂、胆汁酸和胆固醇能促进脂质和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类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而类萜具有维生素和辅酶效能。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可合成前列腺素。脂质信号是细胞信号的重要部分。脂质信号通路可以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或者核受体的激活发生,并且几种不同的脂质种类的成员已被确定为信号分子和第二信使。例如,由神经酰胺衍生的神经鞘脂鞘氨醇-1-磷酸可参与调节钙信号、细胞生长和细胞凋亡,二酰甘油和磷脂酰肌醇磷酸酯(PIPs)可参与蛋白激酶C的钙介导的激活,脂肪酸衍生的类二十烷酸前列腺素参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类固醇激素(例如雌激素、雄激素和皮质醇)可以调节生殖、代谢和血压,氧化固醇(例如25-羟基胆固醇)是肝X受体(LXR)的激动剂。储存在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脂溶性维生素(A、D、E和K),有着多种重要的功能。酰基肉碱(acyl-carnitines)帮助脂肪酸在线粒体中的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