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字号不详。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据天一阁本《录鬼簿》贾仲明所补挽词,知其与戴善夫“同里同僚”“相辅行”,并记其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撰作杂剧10种,今存《洞庭湖柳毅传书》《汉高祖濯足气英布》《尉迟恭三夺槊》3种。孙楷第考证《古今杂剧》中的《十样锦诸葛论功》,即为尚仲贤所著《玉清殿诸葛论功》,如是则今存有4种。此外,《王魁负桂英》今存曲词一折;《归去来兮》《越娘背灯》仅存第四折残曲,散见于《太和正音谱》《雍熙乐府》和《北词广正谱》中。另,《录鬼簿》著录其所撰杂剧名目,于《张生煮海》下标注“次本”,似不宜归于尚氏。现存尚氏历史剧多表现刚肠疾恶的英雄豪气,对窃取最高权力的统治者给予嘲弄,与后期同类剧作相较,更多地具有前期杂剧作家冷峻客观的评判眼光和泼辣直率的本色派风格。
《柳毅传书》取材于唐人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写落第书生柳毅传书救龙女,并与龙女结成夫妻的故事。此剧是元代前期人神相恋杂剧的著名代表作,围绕龙女不幸的婚姻所展现的种种矛盾纠葛,揭示了夫权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女性悲剧命运;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既彰显了青年男女在患难境遇中培植起来的纯真爱情,肯定和弘扬救人急难的高尚人格精神,也以龙女的婚姻悲剧揭示了夫权制的罪恶,寄托了人们冲破世俗的偏见和礼教的桎梏,争取人格自主和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本剧结构妥帖,关目紧凑,戏剧情景绚烂祥和,角色语言清俊秀丽,借助搬演人神相恋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世俗人情,表达人们挣脱礼教的羁縻,谋求个性解放的潜在欲望,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在此剧之前有宋元间戏文《柳毅洞庭龙女》,宋官本杂剧段数《柳毅大圣乐》,金代有《柳毅传书》诸宫调。
尚仲贤另外3种杂剧都是兼采正史和民间传说的历史剧。《气英布》写楚汉相争时,英布背楚投汉的故事。此剧反映了政权更替之际良臣审时度势、择主而事的翻覆情状,融入剧作家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关目紧凑,曲词洗练流畅,人物心理刻画入木三分。《三夺槊》写尉迟恭鞭打李元吉的故事,围绕功臣见忌的情节主线,暴露了专制帝王的卑污和残暴。现仅存元刊本,后三折有曲无白,似非全本,但关目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颇显匠心,对明清两代同类剧作产生了较大影响。《诸葛论功》写宋太宗时,李方、张齐贤等奉命修造武庙,祀武成王(姜子牙),难以决定范蠡、张良、韩信、诸葛亮等12人位次,张齐贤梦见诸葛亮与众人争论,自陈功业。曲文以铺叙见长,关目新颖,场面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