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州(今山东惠民)人。据《录鬼簿》记载,一说姓陈,或作陈进之。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全元散曲》存其套曲〔双调·新水令〕《武陵春》一套(此曲作者尚存异说)。《录鬼簿》著录其杂剧《黑旋风老收心》《梁山泊李逵负荆》(一作《梁山泊黑旋风李逵负荆》)两种,今存《李逵负荆》一剧。
《李逵负荆》写清明李逵闲行下山,听闻杏花庄酒店王林的女儿被人抢走,强盗自称是宋江、鲁智深,并留下“红绢褡膊”作为聘礼。他登时怒火中烧,冲上山寨,责骂宋江,抄起板斧砍倒“替天行道”杏黄旗,赌头立状,强拉宋江、鲁智深下山对质。经王林再三辨认,真相大白,李逵知错,负荆请罪,宋江则命李逵除掉恶棍,将功折罪。剧本关目设置巧妙,戏剧冲突围绕李逵闻听传言引起的对宋江的“误会”展开,结构紧凑,开合自如,张弛有序,冷热交替,疏密相间,简洁明快,浑然天成。作品成功塑造了李逵的英雄形象,鲁莽、轻信,却又直率而勇于认错。其曲词、宾白与科范珠联璧合,融成一体,浑圆流走,传神毕肖,具有直观生动的舞台艺术效果。如下山对质一折,李逵自以为宋、鲁二人胆怯心虚,他一边催促赶路,一边嘲笑鲁智深“似窟里拔蛇”,连带着讥讪宋江“似毡上拖毛”“元来是花木瓜儿外看好”。质对出丑,气不打一处出,“恰便似牵驴上板桥……掷碎了舀酒瓢,砍折了切菜刀”。明代戏曲家孟称舜评为“曲语句工当行,手笔绝高绝者”。明孟称舜曾说该剧“曲语句句当行,手笔绝高绝老”。该剧热情赞颂了梁山英雄打击豪强、扶弱济贫的侠义精神,并做了更深入的开掘和拓展,将其引向捍卫农民义军“替天行道”口号的正义性和纯洁性,不容包括义军头领在内的任何人玷污梁山英名。
此剧与高文秀的《双献功》被称为元代李逵戏中的“双璧”,它在后世舞台上经演不衰,并对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的创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