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使大量污染物进入了环境介质,降低了水域环境质量。随着水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科学应运而生。20世纪40年代,在出现“水俣病”等环境污染灾害后,作为环境科学中的一个分支——环境化学迅速发展。根据研究领域的不同,环境化学可分为各圈层环境化学,如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岩石土壤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和环境工程化学等分支。
“水环境化学”或称“水化学”属于环境化学的范畴,是研究各类天然水体化学组成、分析方法,以及水体中各类物质的来源、存在形式、迁移转化和分布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水化学的系统理论和技术方法是通过对海洋、河口、河流、湖泊、池塘,以及地下水与大气降水中各类物质化学行为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学科交叉性特点。
养殖水环境化学是从水环境生态学的角度,阐明了水体中与水生生物关系密切的化学物质的循环、迁移转化过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其在水产养殖水质管理中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术。基本内容包括:①在系统介绍水化学主要离子成分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天然水的分类方法及其在渔业水质化学中的应用。②系统阐明天然水体各主要水化学要素——溶解气体、二氧化碳体系、酸碱度、植物营养要素、有机物质以及污染有害物质的来源、存在形式、分布变化、迁移转化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着重讨论各类物质的分布变化、水质优劣与水生(或水产)生物之间的关系。③系统讨论渔业水质的变化及其保护、改良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小型人工养殖水体水质的化学管理与调控技术。④论述天然水体水质化学的调查、监测及水质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