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活在水中,因而会持续接触到水中各种致病与非致病的微生物。鱼类的皮肤是由表皮层和真皮层组成。与陆生动物不同,鱼类的表皮通常不形成角质化,而是在表皮细胞最外面形成一层黏液。
鱼类体表黏液是鱼类非特异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御病原体侵入表皮的第一道防线。鱼类体表黏液是由表皮细胞中的单细胞腺体分泌形成,这些腺体主要是杯状细胞和棒状细胞。黏液的组分非常复杂,包含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作用与体液中的非特异性免疫因子一样,能够阻止病原体的侵入。黏液中的主要分子成分是黏蛋白,是一类具有高分子量及高度糖基化的糖蛋白。这些黏蛋白使黏液层具有黏性、弹性及流动性的特质,因此可以黏附包围病原体,发挥物理屏障的作用。
同时,鱼类体表黏液中还含有各类免疫因子,使其具有抗病毒和抗菌的特性。此特性已在不同的鱼中被证实。已知的存在于黏液中的免疫因子有:溶菌酶、补体、凝集素、钙调蛋白、干扰素、C-反应体、蛋白水解酶、抗菌肽、卵黄蛋白原,以及免疫球蛋白等。另外,鱼类的皮肤相关淋巴组织(SALT)中,包含有各种各样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这些白细胞可以伴随黏液分泌而迁移出去,在体表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