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学 . 中医药 . 〔病证〕 . 〔内科病证〕 . 肾系病证 . 精浊

尿浊

/turbid urine/
条目作者刘旭生

刘旭生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7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小便混浊,白如泔浆,尿时无涩痛和余沥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又称溺白、便浊、溺浊。

英文名称
turbid urine
又称
溺白、便浊、溺浊
所属学科
中医药

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病、乳糜尿、泌尿系统炎性反应、结核等病,以小便混浊、白如泔浆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尿浊多因湿热下注、饮食失节、脾肾亏虚所致。基本病机为肾脏固摄无权,封藏失职,精微下注。湿热余邪未清,蕴结下焦,清浊相混或热盛灼络,络损血溢;过食肥甘油腻食物,导致脾失健运,酿湿生热;病情反复日久,精微下注过多,导致脾肾两伤,中气下陷,肾脏固摄无权,封藏失职,以上因素均可导致尿浊。

常见证型:①湿热下注证。症见小便浑浊如米泔水,或小便灼热疼痛,身烦燥热,口干不欲多饮,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宜清热祛湿,常用萆薢分清饮加减。②脾虚气陷证。劳累后小便混浊如米泔水,精神疲倦,少气懒言,语声低怯,食少腹胀,大便溏薄,或有内脏下垂,舌淡,脉细。治宜补中益气,常用补中益气汤加减。③肾阴亏虚证。症见小便混浊有涩痛,心烦不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常用知柏地黄汤加减。④肾阳虚衰证。症见小便清长,时有尿浊,头昏无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弱。治宜温肾固涩,常用右归丸加桑螵蛸、五味子、龙骨等。

预防调护:尿浊的治疗,实证宜清利,虚证宜补益,但须注意清中寓补,补中寓通,清利而不伤阴,补益而不呆滞。生活中注意外阴清洁,保持心情舒畅,发病后注意休息,饮食宜清淡,忌肥腻辛辣酒醇之品。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