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学前教育学 . [学前儿童游戏]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the meta-communication theory of play/
条目作者范明丽耿超
条目作者范明丽

范明丽

耿超

耿超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23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2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英国人类学家G.贝特森(G.Bateson)提出的关于游戏的理论,认为游戏的开展以元交际过程为基础,在游戏开展与进行时,需要以参与者能够识别对方的游戏意图。

英文名称
the meta-communication theory of play
所属学科
教育学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期,贝特森借助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他指出,元交际是为其他言语或者非言语形式的消息如何解释而提供信息的消息。元交际具有适应的机能和意义。作为一种元交际,游戏是通向人类文化和表征世界的途径和必需的技能,是组成人类文化的现实与基础。

元交际是一种抽象的交际,或者可以理解为潜意识的沟通和交流,它通常指交际双方对对方真正的交际意图或者所要传递的信息进行主观上辨识和理解的沟通活动。在这种有意义的含蓄表达中,交际双方需要对对方的隐含信息进行分析。这种隐含信息是一种言外之意和不言之意,而这种隐喻或者不言之意正是元交际的对象。

游戏作为元交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儿童作为个体进行角色游戏时,并非在学习角色的行为方式,而是对角色进行概念理解,所以儿童角色游戏的价值并非是游戏的具体内容,而是其中发生的元交际式的学习。游戏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儿童在这个过程中并非孤立地看待事物,而是在事物的关系和联系中,即在非某物的关系中学习,掌握系统的概念。元交际能力决定儿童能否理解玩伴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意图,以及游戏本身的意义。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打破了传统的观点,看到了游戏本身的价值。它把元交际当作一种重要的认知形式,是社会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能力。

  •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 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贝特森 G.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所展开的民族志实验.李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ENGEL S.The Narrative Worlds of What is and What if.Cognitive Development,2005,20(4):514-525.
  • 华爱华.幼儿园游戏辩说.幼儿教育,2005,(9):36-3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