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对大众审美文化的基本特点的把握。媚俗的德文词Kitsch与垃圾同义,还可能与kitschen(街上拾烂)和verkitschen(廉价制造)相关,又与词义相关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中内容相仿的词互动互通,而形成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审美类型。M.卡林内斯库把媚俗作为现代性的五个面相(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后现代主义)之一。透出了媚俗在现代性整体中的位置。现代美学家,如H.布洛赫在《媚俗》(1933)、C.格林伯格[注]在《先锋与媚俗》(1939)、T.W.阿多诺在《论流行音乐》(1941)中,对媚俗进行了猛烈批判。S.桑塔格在《堪鄙札记》(1964)中则把媚俗包装进另一个类型概念camp(堪鄙)中,并进行了深入且带有“褒意”的总结。媚世属于美学中的“喜”,但又被媚俗本身认同为“美”。媚俗是富裕的消费社会中日常生活审美化而涌现出来的审美现象(画着蒙娜丽莎的烟灰缸、有着自然风光的明信片、手机信息里的祝福语……);是消费社会中大众打扮自己、认同社会,好好生活的美乐心态;是大众感受身于斯世的生活价值时,涌现出来的自己被自己能感受到美而产生的审美感动。媚俗作为一种审美类型,被大众认同为美,却被美学精英认同为喜。
首页
[{"ID":42416,"Name":"哲学"},{"ID":51550,"Name":"哲学"},{"ID":52016,"Name":"美学"},{"ID":99515,"Name":"﹝一般概念﹞"}]
. 哲学 . 哲学 . 美学 . ﹝一般概念﹞媚俗
/kitsch/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330次
西方现代随着最初的文化工业(摄影、广告、广播、电影)和后来消费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美学类型。
- 英文名称
- kitsch
- 所属学科
- 哲学
扩展阅读
- KULKA T.Kitsch and art.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Pennsylvania University Press,1996.
- 卡林内斯库 M.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