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 〔结构转换〕 .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拉尼斯-费模型

/Ranis-Fei model/
条目作者范红忠江云
条目作者范红忠

范红忠

江云

江云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251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1251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研究农业和工业均衡增长的二元经济发展模型。

英文名称
Ranis-Fei model
所属学科
经济学

该模型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农业产量剩余(农业产出减去农业消费)的概念,认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导致的农业剩余是农业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到工业部门的前提。

美国经济学家G.拉尼斯(Gustav Ranis,1929-10-24~2013-10-15)和中国发展经济学家费景汉于1961年9月在《美国经济评论》杂志上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一文中提出。

根据经济发展中农业部门的情况,拉尼斯-费模型把经济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农业劳动力的外流不会减少农业部门的总产量;第二阶段,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零但低于不变制度工资,此阶段,农业仍有剩余劳动力,但这些剩余劳动力外流会导致农业总产品的减少;第三阶段,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到制度工资以上,农业劳动者的收入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和市场共同决定,经济发展由二元经济实现向一元经济的转变。拉尼斯-费认为,劳动力转移的困难在于第二阶段,此阶段农业生产率实现增长才能保证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顺利进行。因此,拉尼斯-费模型体现了二元经济中工农业平衡增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取决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这一关键因素。

费景汉和拉尼斯认为,刘易斯模型有两点缺陷:一是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工业增长中的作用;二是忽视了“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农业剩余”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前提条件。

费景汉和拉尼斯在刘易斯模型的基础上,对这两点缺陷进行修正,得到如下观点:一是农业生产率的增长是保证工业部门扩张和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前提条件。如果农业发展停滞,没有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工业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工业扩张进程就会受到阻碍,农业部门劳动力就不会发生转移。二是平衡增长原则,农业生产率增长与工业生产率增长保持同步性。如果工业生产率增长大于农业生产率增长,则工业部门会因缺少农产品等生存资料而停止发展;如果工业生产率增长小于农业生产率增长,则农业中存在大量的隐蔽失业劳动力。三是人口增长速度应小于工业部门的劳动力增长率,才能完成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拉尼斯和费景汉以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为分析的出发点,对刘易斯忽视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谭崇台(2008)认为拉尼斯-费模型相比于刘易斯模型具有两点进步意义:第一,拉尼斯-费模型更重视农业发展,不仅指出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是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而且进一步指出了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的平衡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第二,拉尼斯-费模型论证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这对发展中国家选择引进技术进步的类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该模型对某些经济现象缺乏解释力度,因此也受到了很多学者的批评,主要意见如下:首先,和刘易斯模型一样,拉尼斯-费模型也假定农业部门存在剩余劳动力,而城市部门充分就业,这一假设与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城市失业现象相左;其次,拉尼斯-费模型仍将经济发展仅仅归结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这是片面的。

  • 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 . 2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 郭熙保.发展经济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 RAINS G,FEI J C H.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4):533-565.
  • FEI J C H,RANIS G.Development of the Labor Surplus Economy: Theory and Policy.The Economic Journal,1964,6:346-349.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