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落物鱼顶情况,分别采用公锥、母锥、打捞筒、打捞矛、对口接头、套铣工具等进行打捞。
管类落物打捞
对油管或钻杆等落物的打捞工作。
- 英文名称
- tube falling objects fishing
- 所属学科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①落实井况。了解被打捞井的地质、钻井、开发资料,搞清井身结构、套管完好情况及井下有无其他落物等。搞清井下落鱼油管的管柱结构,分析落井原因及有无工具卡、砂卡、砂埋等情况,计算鱼顶深度,判断鱼顶的规范、形状和特征。对鱼顶不清时,要用铅模或其他工具下井探明(必要时应先冲净鱼顶),制订打捞方案,绘出打捞管柱示意图,写出施工工序细则及打捞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②选择下井工具。根据鱼顶的规范、形状和所制订的打捞方案选择合适的下井工具。下井工具的外径与套管内径的直径间隙要大于或等于6毫米。若受鱼顶尺寸限制两者直径间隙小于6毫米时,应在下该工具之前先下外径与长度不小于该工具的通井规通井至鱼顶以上10~15毫米。下井工具的外表面一般不准带利刀刃、镶焊硬质合金或敷焊钨钢粉。若必要时其紧接工具上部须带有大于工具外径的接箍或扶正器(铣鞋除外)。公锥、打捞矛等杆式打捞工具在大直径套管中打捞时,必须带有引管和引鞋及其他定心找中装置。若在处理鱼顶或打捞过程中需循环洗井,则选择的工具必须带有水眼,选用可退式打捞工具。当受条件限制选用不可退式时,下井管柱必须配有安全接头,下井工具严格检查,做到规格尺寸统一、强度可靠、螺纹完好、部件灵活。
公锥是修井中常用的打捞工具。由一截圆锥形的钢杆两端车成丝扣,上端用以连接钻杆和油管,下端用以打捞工具。主要用于打捞有内孔而畅通的各种圆锥状落鱼,如钻杆、油管及其他管类。当鱼顶是断裂管类或油管公扣时,不宜使用公锥,以免胀破鱼顶,使事故复杂化。
公锥按打捞过程中用途不同分为正扣公锥和反扣公锥。正扣公锥用于直接打捞井下落物,而反扣公锥则用以倒扣。正反扣公锥规范完全一样,只是接头、丝扣及打捞扣为右旋或左旋。
在对套管与落物环形空间不大的井打捞时,采用单独公锥,又叫不带引鞋公锥。而在较大内径套管里打捞时,由于套管与落物环空间隙大,打捞时应采用引鞋和有定向找中装置的公锥。下公锥前应检查公锥表面有无裂纹、疤痕、砂眼及其他问题,有则不能下井。
母锥是锻制短钢管,上部焊有钻杆扣,下部成锥度形,内部有打捞扣。使用母锥打捞落物时,也存在扶正问题,解决的办法:①母锥下面带引鞋;②在母锥外缘车有丝扣,便于连接大直径的引鞋工具,在大套管内打捞时常用这种方法。
使用母锥打捞的方法基本同于公锥,不同处是母锥适合于打捞断裂管壁较薄,或不规则管子,以及油管和钻杆本体。母锥也有正反扣之分,使用时需要进行选择。
可释放式打捞矛,是从井眼里打捞落鱼的先进工具之一。其特点是从落鱼内部进行打捞。由于结构坚固,能抗强烈的冲击和拉伸应力,卡瓦与落鱼咬合面积较大,故被打捞的落鱼表面不会受到损伤,更不会使落鱼变形,使用可靠性强。与公锥、母锥相比,其优点是易于打捞,不损坏落鱼,捞后卡钻,可退出打捞矛,可以缩短处理事故的时间,打捞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打捞、释放灵巧准确,适用于完好的鱼顶、接箍或其他鱼顶,完整、强度较高的落鱼。
可退卡瓦打捞矛与打捞筒虽有可以自由退出的优点,但其打捞螺纹及锥面螺纹与钻具接头扣型相反,其卡瓦反扣有自动退出的效应,故不能在打捞中进行倒扣作业。
滑块卡瓦打捞矛是内捞工具,可以打捞钻杆、油管、套铣管、衬管,封隔器、配水器、配产器等有内孔的落物,又可对遇卡落物进行倒扣作业或配合其他工具使用(如震击器、倒扣器等)。
滑块卡瓦打捞矛由上接头、矛杆、卡瓦、锁块及螺钉组成。其作业过程:当矛杆与卡瓦进入鱼腔之后,卡瓦依靠自重向下滑动,卡瓦与斜面产生相对位移,卡瓦齿面与矛杆中心距离增加,使其打捞尺寸逐渐加大,直至与鱼腔壁接触为止。上提矛杆时,斜面向上运动所产生的径向分力,迫使卡瓦咬入落物内壁,抓住落物。
从落鱼外表面进行打捞。结构简单、坚固可靠、使用方便,能经受较强的拉伸、扭转、冲击而不致损坏工具和落鱼。打捞筒配有多重规格的附件,以适应打捞复杂情况下的落鱼。是专门从事故井中打捞折断或掉在井里的油管、钻杆、钻铤及其他落鱼的工具。打捞筒外部件不变,而内部件必须根据落鱼鱼顶尺寸选择,先确定卡瓦,每种卡瓦可捞范围为3毫米。根据卡瓦选择密封件。配套附件有壁钩、加长短节、加大引鞋。
扩展阅读
- 胜利石油管理局培训处.井下作业.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