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时根据鱼顶尺寸选用合适的打捞工具,对于下部没有卡的情况(常见),一般下入带有与套管规范相应的引鞋,接近鱼顶时慢慢转动下放,然后试提,观察指重表变化情况。若无显示,可再下放重复上述操作。对于下部遇卡,情况一般比较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相应的解卡措施。
杆类落物打捞既不同于管类打捞,又区别于绳类打捞。因此,打捞抽油杆必须掌握以下要领。
对抽油杆的打捞工作。
打捞时根据鱼顶尺寸选用合适的打捞工具,对于下部没有卡的情况(常见),一般下入带有与套管规范相应的引鞋,接近鱼顶时慢慢转动下放,然后试提,观察指重表变化情况。若无显示,可再下放重复上述操作。对于下部遇卡,情况一般比较复杂,应根据具体情况,研究相应的解卡措施。
杆类落物打捞既不同于管类打捞,又区别于绳类打捞。因此,打捞抽油杆必须掌握以下要领。
由于抽油杆在井内容易弯曲变形,加压不慎容易将鱼顶压弯,使打捞工作复杂化。管类落物通常可用打印的方法确定鱼顶的位置和形状,而抽油杆一般则不能用打印方法。最可行的方法就是用数据校对法,查清井深、抽油杆总长、下入深度、拔断或脱扣后提出长度等,从而得到比较确切的鱼顶深度。
根据抽油杆结构特点,抽油杆使用的有效打捞工具有:三球打捞器、活页打捞器、开窗捞筒、滑动式抽油杆捞筒等。
必须根据落鱼尺寸,选用相适应的打捞工具,同时还应考虑下部落鱼是否遇卡。
①对于不卡的抽油杆打捞工具来说,一般都带有与套管规范相应的引鞋,下钻时应平稳,接近鱼顶时应慢慢转动下放,然后试提,观察指重表变化情况。若无显示,可再向下重复上述操作。捞上后,对抽油杆来讲,一般先在强度范围内进行活动,其抗拉负荷计算如下:
式中为抗拉最大负荷,千牛;
为抗拉强度,兆帕;
为杆身直径,毫米。
对于直径19毫米抽油杆,为162千牛;对于直径22毫米抽油杆,
为217千牛。如1706井,井内抽油杆1200米,为直径19毫米与直径22毫米抽油杆组合,鱼顶直径22毫米抽油杆接头位于76米,用三球打捞器捞上后,在150千牛内,经8小时活动,提出直径22毫米抽油杆32米后解卡。若解卡无效,一般不采用倒扣法解决,因抽油杆倒扣难以控制,易造成多鱼顶井况。从抽油杆抗拉负荷来看,一般不高,用捞上后拔断的方法逐步解决,对大修设备及工具来讲是可以满足的。
②对于倒散的多鱼顶打捞,还没有专门的工具处理,但在认真分析井况,合理改造和使用工具的基础上,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法也可以解决。如1091井,套管直径77.8毫米,井深2062.69米。在943米处,平行落有直径25毫米抽油杆6根,6个鱼头上下相差20厘米,落鱼在同一位置“挤”满了井筒。针对这种情况,采用了特殊工具及特殊方法获得成功。先用直径73毫米套铣管从中套取出一根,使抽油杆之间有了间隙。再用直径150毫米的套铣管将鱼顶周围套松,最后用特制的母锥,将其余5根抽油杆一次平行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