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汉诺威埃森罗达的贵族家庭,卒于意大利热那亚。在格丁根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学和文学,并与J.歌德结识。随后,进入不伦瑞克-吕内堡公国的财政部工作,并致力于推动邦国行政体制改革。但这些想法未被不伦瑞克公爵接受。他不得不转向普鲁士寻求发展,特别在刚被普鲁士兼并的安斯巴赫-拜罗伊特推动一系列改革。1804年,被普鲁士国王任命为外交大臣。他巧妙地努力保持普鲁士的中立,由此在德意志自由与民族运动中获得较高声望。1807年,在拿破仑的压力下被解职,随后前往俄国,成为俄国负责内外事务的主管大臣。施泰因改革启动后,撰写《里加备忘录》,阐述改革建议,提醒普鲁士国王,抵抗拿破仑才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
1810年6月,H.施泰因离职后,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他继续推进施泰因改革,但采取了更为巧妙的方式,以避免同保守势力和拿破仑产生矛盾。1811年的《关于调整地主和农民关系的敕令》和1816年的《王家公告》构成了农业立法,以更有利于容克的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1810年的《财政敕令》和《工业税敕令》推动了工商业和经济改革,实行关税统一,促进国内市场形成;1812年的《关于犹太人公民地位的敕令》承认了犹太人在普鲁士内的公民地位。他还支持军事改革和教育改革。1813年,推动普王投入反对拿破仑的解放战争中。1814年,曾与教育改革家W.von 洪堡合作,撰写了一份有关联盟宪法的草案。同年,被封为伯爵。维也纳会议后,影响力开始减退,而他所起草的联盟宪法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