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学 . 世界历史 . 〔欧洲历史〕 . 德意志历史

希特勒,A.

条目作者孟钟捷

孟钟捷

最后更新 2023-09-28
浏览 894
最后更新 2023-09-28
浏览 89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1889-04-20~1945-04-30)

德国纳粹党党魁,法西斯德国元首(1934~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战犯。

原语种名称
Adolf Hitler
国籍
德国
出生日期
1889-04-20
去世日期
1945-04-30
出生地点
奥地利布劳瑙
去世地点
柏林

生于奥地利布劳瑙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卒于德国柏林。初中毕业后,两次投考维也纳的美术学院未果,遂在街头游荡,卖画为生。其间,受到反犹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极右翼思想影响。1913年,移居德国慕尼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主动参加德国军队,进入巴伐利亚团当下士、传令兵。因其表现勇敢,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前,因遭到毒气弹攻击,双目暂时失明,被送入慕尼黑的战地疗养院。

一战结束后,他作为巴伐利亚州政府雇佣的密探,监视当地活动的各种小党派,其中就包括新成立的德意志工人党。不久,他决定加入工人党,以此作为自己政治发展的基础。他对工人党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如把党名改为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又称纳粹党),并设计了党旗,制定了党纲(即《二十五点纲领》),组织了冲锋队。1921年起,成为纳粹党党魁。1923年发动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口述《我的奋斗》,鼓吹反犹主义的种族思想,主张用武力为德国夺取“生存空间”。1924年获释。次年,重建纳粹党及武装组织冲锋队,另建党卫军。1928年,草拟纳粹党“夺取生存空间”的对外政策。1929年经济大萧条发生后,煽动民众的反犹情绪,联络大资本家和大农业主,并利用最新的宣传手段(广播)来鼓吹纳粹党的内外政策。1932年,被任命为不伦瑞克政府参事后取得德国国籍,并参加总统竞选。失败后,继续利用纳粹党获得国会第一大党的机会,争取政治和经济高层的支持。1933年1月30日,被总统P.von 兴登堡任命为总理。

执政后,利用国会纵火案,嫁祸德国共产党,并强行通过《授权法》,解散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确立纳粹党一党独裁。随后,他又解散了工会组织,大肆逮捕、迫害和屠杀共产党人、犹太人和一切反法西斯主义者,焚毁左翼进步主义者的书籍。1933年10月,退出日内瓦国联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4年7月,发动“长刀之夜”,清洗冲锋队,排除异己势力,换取国防军高层忠心。同年8月,兴登堡去世后,通过《元首法》,集总统和总理两职于一身,自称元首。独揽立法和行政大权,大力推进重整军备,加速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实行侵略政策。1935年,收回萨尔,恢复兵役制。1936年,进军莱茵非军事区,彻底撕毁《凡尔赛和约》,出兵干涉西班牙内战,并与意大利建立柏林-罗马轴心,与日本共同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年,任德国军队最高统帅,独掌海陆空三军指挥权。同年3月,占领奥地利,9月,签订《慕尼黑协定》,以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8月23日,与苏联缔结互不侵犯条约,9月1日,突然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希腊等国。

他在国内推行元首独裁,对被占领国家和地区大肆掠夺,建立所谓“新秩序”,并虐杀犹太人和斯拉夫人。1941年6月,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对美国宣战。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开始败退。1944年7月20日,他在国内遇刺,受轻伤,9月,二战盟军攻入德国本土。他下令推行焦土政策,严禁军队投降。1945年4月29日,他在总理府地下室与E.布劳恩举行婚礼,次日,两人自杀身亡。除《我的奋斗》外,其部分文件在1961年以《希特勒的第二本书》为题出版。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