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队”一词最早被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军的特攻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原帝国军人曾在希特勒演讲过程中充当打手和保安的角色。1921年8月,A.希特勒以此为基础,正式成立了冲锋队。慕尼黑陆军第7军区参谋E.罗姆上尉任参谋长。主要功能是为纳粹集会和议会提供保护,破坏革命运动,冲击其他党派群众集会及街头殴斗等活动。
1923年,希特勒因啤酒店暴动入狱。出狱后,委托罗姆重建被取缔的冲锋队。但1925年4月,罗姆和希特勒发生冲突,出走玻利维亚。直到1931年后,罗姆才又重获希特勒信任,出任冲锋队总参谋长。此后,冲锋队规模急剧扩大,到1934年已达250万人。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甚至不少是有前科的罪犯。他们冲击政治对手的集会,殴打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声名狼藉。
冲锋队的编制自上而下依次为最高司令部、集团(相当于陆军的师)、突击旅、标旗队(相当于陆军的团)、突击区队(相当于陆军的营)、突击大队(相当于陆军的连)、突击中队(相当于陆军的排)、突击小队(相当于陆军的班)、突击分队等。自1920年创建起,先后有E.莫里斯、H.U.克里茨舍、H.戈林、F.P.von 所罗门及希特勒5人担任最高统帅。
1934年,冲锋队与德国国防军矛盾日益加剧。2月28日,希特勒召集国防军和冲锋队首脑会谈,议定国防军是第三帝国唯一的武器持有者,冲锋队负责入伍前的青年和退伍军人的军事训练。但以罗姆为代表的冲锋队上层企图取代国防军,主张实行“第二次革命”,全面实施《二十五点纲领》。柏林、汉堡、埃森、弗赖堡等地的冲锋队员发生骚动。随后,希特勒决定处死包括罗姆在内的冲锋队主要领导。之后,冲锋队开始衰落,在纳粹党中的地位被H.希姆莱所领导的党卫军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