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科学技术史 . 农学史 . 〔古代农业技术史〕 . 古代耕作制度

田莱制

/a kind of shifting and rotation cultivation/
条目作者何红中郭文韬
条目作者何红中

何红中

郭文韬

郭文韬

最后更新 2022-04-12
浏览 197
最后更新 2022-04-12
浏览 197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种植与休耕定期轮换进行的一种轮荒耕作制。

英文名称
a kind of shifting and rotation cultivation
所属学科
科学技术史

大约在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由“菑、新、畬”制转变而来。据《周礼·地官·司徒下》的记载,其时授田的制度是将土地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地,一夫授田百亩,莱五十亩;中地,一夫授田百亩,莱百亩;下地,一夫授田百亩,莱二百亩。汉代刘熙《释名·释地》的解释“已耕地曰田”;《周礼》郑注:、“莱”是“休不耕者”。又据《商君书》记载,商鞅在秦国大力提倡“垦草”和“治莱”,《孟子·离娄上》也说东方六国“辟草莱,任土地”。“垦草”指开荒,“治莱”则是利用原来的休闲地。所谓“田莱制”,实际上仍然是已耕地和休耕地定期轮换的轮荒耕作制。但是“田莱制”同“苗、新、畬”相比较,它的休耕期已经缩短为一两年。田莱制后来又有了新的发展——“易田制”。《周礼·地官·司徒第二》记载有授田制度,即将土地划分再易、一易和不易三等。这种授田制度,人们称作“易田制”。不易之地,家百亩;一易之地,家二百亩;再易之地,家三百亩。据郑司农的解释:“不易之地,岁种之,地美,故家百亩;一易之地,休一岁乃复种,故家二百亩,再易之地,休二岁乃复种,故家三百亩。”“易田制”中的“易”字乃是变易或轮换的意思,“易田制”多是已耕地和休耕地之间短期的或定期的变易或轮换。它同“田莱制”相比,所不同的是,它已经有了“不易之地”,这种“地美”的地,已经是连年耕种而不使其休耕了。田莱制和易田制是适用于两种不同情况的耕作制度。从《周礼》郑注所说的“郊内谓之易,郊外谓之莱”的解释来看,大概是因为郊内的土地耕作比较集约,而郊外的土地耕作比较粗放的缘故。田莱制和易田制是由以“菑、新、畬”为代表的轮荒制向土地连种制过渡的环节。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