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 〔发展的外部资源〕 . 对外贸易

名义保护率

/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
条目作者周记顺

周记顺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5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05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某一类商品在各种贸易保护措施下,其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是一种衡量一国对某种商品保护程度的方法。又称保护率。

英文名称
nominal rate of protection
又称
保护率
所属学科
经济学

1955年加拿大经济学家C.L.巴伯(Clarence Lyle Barber,1917~2004)提出有效保护率后。为了区别,把传统的保护率称作名义保护率。其计算公示如下:

式中为某种产品的名义保护率;为某商品国内市场价格;为该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例如,一国对进口某款衬衫征收关税税率为5%的关税,该款衬衫的国际市场价格为400元,那么进口关税20元,实际进口价格为420元。这里5%的关税税率就是对本国衬衫的名义保护率。

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有很多,包括关税,配额限制、许可证、质量技术标准和卫生检验检疫等非关税壁垒,外汇管制,价格补贴等措施。这些措施都可以造成同一商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存在不同价格。原来关税是国际上公认的主要保护措施,在忽略了其他非关税因素后,理论上,国内外差价与国外价格之比等于关税税率。因此,人们通常把各国税则中的法定进口关税税率视为名义保护率。

  • BARBER C L.Canadian Tariff Policy.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55,21(4):513-530.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