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病害 . [海水养殖病害] . 海水养殖病毒病 . 海水甲壳动物病毒病

海水甲壳动物病毒病

/virus disease of marine crustaceans/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32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3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由病毒感染海水甲壳动物而使其产生的疾病。

英文名称
virus disease of marine crustaceans
所属学科
渔业

已知的甲壳动物有3万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从海洋甲壳动物中发现报道的病毒已超过30种,分布在14个病毒科:细小病毒科[注]疱疹病毒科[注]杆状病毒科[注]小RNA病毒科[注]呼肠孤病毒科[注]双节段RNA病毒科[注]弹状病毒科[注]布尼亚病毒科[注]双顺反子病毒科[注]单组分RNA病毒科[注]杆状套病毒科[注]、野田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和线性病毒科[注]

病毒感染甲壳动物的首次报道在1966年,巴戈[注]从地中海滨蟹(Macropipus depurator)组织匀浆液中纯化到一种直径为50~60纳米的球状病毒。随后,在蓝蟹(Callinectes sapidus)、普通滨蟹(Carcinus maenas)、黄色食草蟹(Hemigrapsus oregonensis)、扁足拟石蟹(Paralithodes platypus)组织中观察到杆状病毒[注]呼肠孤病毒[注]布尼亚病毒[注]类疱疹病毒[注]类小RNA病毒[注]类细小病毒[注]类虹彩病毒[注]等10多种病毒。这些报道主要描述了病毒的形态特征,缺乏对其生化特性的研究,而且病毒的宿主均来自野外,并不清楚其危害程度。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对虾养殖业开始蓬勃发展,而由此出现的病毒性疾病也日趋严重,其中约60%的经济损失是由病毒病造成的。在养殖对虾中,已发现具有危害性的病毒至少有10种,分别为对虾杆状病毒[注]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注]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注]肝胰腺细小病毒[注]桃拉病毒[注]黄头病毒[注]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注]、偷死野田村病毒、十足类虹彩病毒和白斑综合征病毒[注]。其中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桃拉病毒、黄头病毒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引起的疾病危害大,能引起大规模的流行性暴发,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因此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注]列入水生动物疫病名录。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