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地形测量队是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地形测量队的前身,隶属于当时的陕西测绘局。20世纪60年代,一大批青春朝气的女学生响应国家号召,胸怀崇高理想,从学校毕业后奔赴祖国大西北,积极投身于国家测绘事业。1963~1971年,国家测绘总局第七地形测量队驻守在西安,下属六个中队,其中三中队绝大部分由女子队员组成,队员来自中国各地,主要是武汉测绘学院、武汉测绘学院中专部、南京地质学校的毕业生。在队长王考国的领导下,她们和男队员一样,常年奋战在甘肃、宁夏、新疆、陕西等地,从事1∶10000比例尺航测成图、控制测量、野外调绘、测图等工作,为开发建设大西北测绘了近2万平方千米的地形图。
女子测量队首批队员有10人,全部于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大地系和航测系本科,是女子测量队的骨干。后来这10人均成为组长,带领新女子测量队员出测,其中朱宜萱带领的第11组被评为局先进工作组。1970~1973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关于总参测绘局与国家测绘总局合并的通知》要求,总参测绘局与国家测绘总局合并,撤销国家测绘总局。国家测绘总局所属的陕西测绘局一并撤销,局属各测量单位也随之解散。1973年,国家测绘总局恢复重建,几个直属局也随之恢复,开始召回撤销前的人员,绝大部分女子队员又重新回到测绘岗位上。虽然离开了外业工作,但野外测量的经历是她们终生成长的根基,她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做出了优秀的业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测绘事业的发展,2000年后从事野外作业的女子队员越来越少,测绘工作野外作业中已经鲜见女子队员的身影。
女子测量中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测绘野外作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中很多队员成为本职工作的佼佼者。曾在女子测量中队工作过的武汉大学教授朱宜萱和边馥苓,为测绘地理信息教学和科研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朱宜萱教授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宣传普及古建筑、园林、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卓有建树。边馥苓教授于1988年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创建信息工程专业,2003年在武汉大学创建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她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工程建设方面贡献突出。2007年,原国家测绘总局第七地形测量队女子测量中队的12名女子队员相约,重走了当年曾经工作过的测区,编撰有《1963—2007年重走西北测绘路》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