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学 . 渔业 . 水产养殖 . 水产遗传育种学 . [水产育种生物技术] . 水产细胞工程育种 . 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与性控育种

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与性控育种

/fish sex-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and sex control breeding/
条目作者陈松林

陈松林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62
最后更新 2024-11-20
浏览 162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研究鱼类性别特异DNA标记发掘、性别形成和性逆转诱导方法,揭示鱼类养殖苗种中雌雄性别分布规律,建立性别控制和生产不同性别苗种的技术。

英文名称
fish sex-specific molecular markers and sex control breeding
所属学科
渔业

许多鱼类在生长速率上存在着性别差异。例如:黄颡鱼罗非鱼等淡水鱼类的雄性比雌性生长快30%~200%;而半滑舌鳎牙鲆等海水鱼类,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生长快40%~400%。开展这些鱼类的遗传性别检测和性别控制研究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又有重大的应用潜力和推广价值。而要建立鱼类遗传性别鉴定方法,需要筛选到鱼类性别特异的DNA分子标记。

根据标记类型的不同,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又包括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微卫星标记或其他DNA片段。由于鱼类性染色体分化比较原始,大约只有10%的鱼类具有形态上可区分的性染色体,而大多数鱼类雌雄间性染色体的差异非常小。因此,要想筛选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不太容易。

国际上已筛选到大鳞大麻哈鱼、青鳉、斑剑尾鱼、三棘多刺鱼、非洲鲇鱼雄性特异DNA标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2007年分离鉴定到中国第一个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半滑舌鳎雌性特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鱼类雌性特异分子标记。随后,中国科学家相继在黄颡鱼、圆斑星鲽、条石鲷、罗非鱼等鱼类中筛选到性别特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同时还筛选到半滑舌鳎雌性特异微卫星标记。截至2022年,中国共在20种鱼类上筛选到性别特异(候选)分子标记,推动了中国鱼类遗传性别鉴定和性别控制技术的发展。鱼类性别特异分子标记可用于建立鱼类遗传性别鉴定技术,研究性别形成和性逆转的调控机制,揭示鱼类养殖群体中雌、雄性别比例分布规律及其失调的原因和机制,最后建立分子标记辅助性别控制技术,生产全雄或全雌的单性苗种,提高鱼类养殖产量。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