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学 . 测绘学 . 遥感 . 遥感平台 . 航天遥感

航天遥感

/space remote sensing/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10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10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以各种航天器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系统。又称太空遥感、空间遥感。

英文名称
space remote sensing
又称
太空遥感、空间遥感
所属学科
测绘学

航天遥感的平台是航天器,航天器分为载人航天器(包括飞船和空间站等)和无人航天器,无人航天器又分为人造地球飞行器(卫星)和空间探测器。195710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人类航天遥感的开始,自此之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

航天遥感的基础主要是以电磁波为媒介,得以实现无接触探测。电磁波与物体相互作用,使其载有物体的有关信息;航天器上对电磁波敏感的遥感器接收载有信息的电磁波,得到含有信息的遥感数据;再经过处理,反演和解译出物体所含的信息。航天遥感系统主要由用于获取遥感数据的遥感器,装载遥感器并保障其正常工作的航天器平台,以及对遥感数据进行接收、处理、完成信息提取和生成遥感信息产品的设施共同组成。

航天遥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工作方式可分为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被动遥感自身不发射电磁波,接收自然界电磁辐射(如太阳光)与物体作用后的电磁波;主动遥感具有主动发射电磁波的功能,用于照射物体,遥感器再接收与物体相互作用后返回的电磁波。按探测谱段可分为光学遥感和微波遥感。光学遥感又可分为紫外、可见光、红外遥感等;微波遥感按谱段可划分为米波、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等。按数据表现形式可分为成像遥感和非成像遥感。遥感数据表现为图像形式的称为成像遥感;数据表现为非图像形式的称为非成像遥感。

按照观测对象和任务的不同,航天遥感可以分为对地观测、空间环境观测和天文观测三大类。对地观测是指对地球的观测,包括对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态圈的观测,也可以概括为对大气、海洋和陆地的观测等,民用涉及资源环境和灾害监测等,军事应用涉及目标侦察、预警和战场环境监视等。空间环境观测是指对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地球空间环境、深空环境及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的观测。观测要素主要包括地球辐射带、宇宙射线、磁层、电离层等。天文观测是对宇宙天体和其他空间物质的观测,在距离地面数百千米或更高的轨道上观测,可以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影响,直接接收宇宙天体辐射的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紫外、X射线、γ射线等的电磁波。

因为航天器轨道高、飞行速度快,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高度优势,观测范围可以达数十千米甚至上千千米,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面积的数据,探测到地面和航空遥感所不能涉及的地方,在资源调查、测绘、天气与海况预报、防灾减灾和军事侦察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航天遥感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科学和技术,高分辨率的精细化观测已经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之一。光学遥感正在向更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等方向发展;微波遥感正在向更高频段、多频带多极化、更多探测功能、高时空分辨率、高测量精度等方向发展。航天遥感可以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航天遥感系统性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航天遥感服务产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 陈世平.空间相机设计与试验.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 徐福祥.卫星工程概论.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
  • 王希季.卫星设计学.2版.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