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省东部,南充市北部。辖七里街道、保宁街道、沙溪街道、江南街道、河溪街道5个街道,彭城镇、柏垭镇、思依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老观镇、龙泉镇、千佛镇、望垭镇、飞凤镇、妙高镇、洪山镇、水观镇、金垭镇、玉台镇、五马镇、木兰镇、天宫镇19个镇,桥楼乡、峰占乡、鹤丰乡、博树回族乡4个乡。面积18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3.43万(2017),以汉族为主,有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生产总值215.33亿元(2017)。市人民政府驻七里街道。
在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夏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约在公元前330年迁都阆中。秦灭巴国后,战国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清初(1646~1665)曾为四川临时省会。1950年成立阆中县人民政府。1991年撤县设阆中市。1993年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低山、高丘、中丘占总面积的92%,低丘、平坝占总面积的6.31%,水域占总面积的1.69%。地势东部、西部、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8℃,平均年降水量998.5毫米。河流主要为嘉陵江,由北向南流经境内59.45千米,另有嘉陵江支流东河、构溪河、西河和白溪壕等。水力资源丰富,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溪流年径流量6亿多立方米,江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立方米,地下水贮藏量5833万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其中,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400余种,森林覆盖率40.1%。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砂金、盐和铀等。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
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蚕桑、蔬菜、茶叶、水果等,主要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等为养殖大宗产品。特产东阿桐油和保宁醋。出产川芎、沙参、半夏等中药材。为国家和四川省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工业有电力、丝绸、服装、食品、化工、机械、印刷、皮革、酿造等产业。其中,丝绸制造业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生丝、被面、绸缎、丝毯、绣衣等产品远销欧洲、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各国。212国道、347国道、广南高速、兰渝铁路等过境,嘉陵江和东河可通航,阆中机场正在建设中。
名胜有张飞庙、五龙庙、阆中滕王阁、兰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东山园林、锦屏山、巴巴寺、永安寺建筑群、佛都观音寺建筑群、天宫院、华光塔、阆中古城(见图)、构溪河湿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