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组成形式主要包括上、下游透水坝壳和沥青混凝土防渗体。沥青混凝土防渗体体型小、透水性低,具有良好的防渗性能和较强的适应变形能力,且施工方便,不受气温及雨季天气影响。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一种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坝型。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
采用沥青混凝土作为防渗心墙的一种堆石坝坝型。
- 英文名称
- asphalt concrete core rockfill dam
- 所属学科
- 水利工程
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经历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世界上第一座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瓦勒多盖奥坝(Vale de Caio)建于1948年,坝高45米(葡萄牙),第一座机械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丁恩坝(Kleine Dhünn)建于1962年,坝高35米(德国)。至2010年,全世界共建有129座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典型的工程包括挪威的斯图格勒姆瓦特恩坝(Storglomvatn,坝高128米)、奥地利的芬斯特塔尔坝(Finstertal,坝高150米)。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的坝高103米的茅坪溪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是中国第一座坝高超过100米的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工程。坝高126米的冶勒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坝基覆盖层深度超过420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建于深厚覆盖层上的高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工程。
沥青混凝土防渗心墙在坝体中的布置可采取三种不同的形式:垂直式心墙、倾斜式心墙和上部倾斜下部垂直式心墙,一般以垂直式心墙布置方式居多。垂直式心墙通常布置在坝体横断面坝轴线或坝轴线略偏上游位置,采用上窄下宽的断面形式,心墙顶部宽度一般为50厘米,底部宽度一般为120厘米(通常取坝高的1/130~1/70)。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两侧需布置1.5~3.0米厚的碎石或砂卵砾石过渡层(图1)。
沥青混凝土心墙的施工主要有碾压式和浇筑式两种方式。碾压式施工采用机械碾压的方式施工沥青心墙,其施工方式与坝体其他部位施工方式相同,均可采用大型施工机械进行施工,施工压实质量易于控制,施工速度快,高坝工程均采取这种施工方式。浇筑式施工采用将流态的沥青混凝土浇注至槽内的方式施工沥青心墙(图2),这种方式施工的沥青心墙沥青含量高,适应变形能力强,施工简单、方便,在中、低坝工程中应用较多。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王柏乐.中国当代土石坝工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