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语境中,《中国历史地理纲要》(1991)、《中国民族地理学》(1993)、《中国民族地理》(1997)、《历史民族地理》(2007)、《彝族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以唐代乌蛮等族羁縻州为中心》(2009)、《民族地理学》(2011)、《中国民族地理》(2014)、《中国民族地理通论》(2017)等都是重要的民族地理著作。这些著作在知识内容上各有侧重。
作为历史民族地理和民族地理著作,《历史民族地理》紧扣历史时期的民族分布、民族迁徙,并对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学科性质、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诸多问题提出初步的认识与研究构想。《民族地理学》紧扣民族地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并对民族分布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地理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分析了世界和中国的民族分布格局问题。《彝族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以唐代乌蛮等族羁縻州为中心》为历史民族地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其考证、补充了西南地区在唐代的很多政区沿革问题,为西南地区唐宋时期的民族地理研究提供了翔实的政区参考,所得结论更为可信。《中国民族地理》阐述了中华民族形成与演进的自然地理背景及部分历史民族地理问题,着重阐述了中国现代各民族的分布、人口、文化等方面的地理问题及跨界民族地理问题,完成了民族地理区划,阐述了民族地区发展,提出和运用了民族地理研究的系统方法,创建了民族地理学研究范式。以上四部著作可视为民族地理和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范例。
另外,《中国民族地理学》和《中国民族地理》的主要篇目包括民族分布及民族人口问题、民族地区自然地理、民族地区经济地理、民族地区人文地理、民族地理分区等。这些内容多是区域地理的内容,并不完全属于民族地理,至少不是狭义的民族地理,因为其知识体系是以区域为纲而不是以民族为纲。当然,以区域为纲并不意味着就会偏离民族地理研究的宗旨,比如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陈连开的《中国民族史纲要》就是以区域为纲,但其内容体系以民族演变为主要旨趣,突出中华民族演进史上的区域差异和族群分布格局,实现了区域叠加民族的研究范例,是典型的历史民族地理研究作品;于近世历史民族地理研究有开创之功的历史学家史念海《中国历史地理纲要》的《历史民族地理》也是以区域为纲的,强调了中国历史时期民族演进中的区域特征。
民族地理学内容庞杂,由此导致民族地理著作也是极为丰富的。前述几本代表性的作品是专门研究民族地理的作品,但部分以其他视角涉及民族地理研究的作品也可看成是民族地理著作中的经典。如方国瑜的《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建构了以政区和地名为剖面的历史民族地理框架,这一作品为西南史地奠定的坚实的学术基础,也是西南地区历史民族地理研究的必读经典。又如在地图集编撰方面,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标注历史时期各部族的分布概况,是历史民族地理研究基础性的参考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