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医学地理学 . 疾病地理 . 地方病分布

地方病分布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ndemic diseases/
条目作者谭见安李海蓉
条目作者谭见安

谭见安

李海蓉

李海蓉

最后更新 2024-06-11
浏览 104
最后更新 2024-06-11
浏览 104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在特定地域内经常发生并相对稳定存在,与地理环境中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的地理分布。

英文名称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endemic diseases
所属学科
地理学

地方病分布主要取决于自然环境中致病因素在地域分布上的强弱,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对其产生的影响。自然环境致病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着地方病分布的特点、类型和变化趋势。①环境物理因子所致的地方病。如与缺氧有关的高原病、与强紫外线辐射有关的白内障等,其分布主要取决于海拔高度、太阳辐射、气压、高温、严寒等因子的地域分异。如高原病出现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就是高原病多发区。②环境化学因子所致的地方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砷中毒,其分布主要取决于环境中有关化学元素含量水平和形态等的地域分异,它的分布规律既与地理地带性因素(水、热、土壤、生物)和非地带性因素(岩性、地貌等)有关,也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如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是因环境缺碘所致的地方病,主要分布在古冰川侵蚀、雨水淋溶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环境高碘也会引发地方性高碘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氟斑牙和氟骨症)的分布决定于环境中氟的地域分异,一般认为饮水氟含量超过1.0毫克/升的地区就有可能出现该病。中国地方性氟中毒分布的环境类型可分为干旱浓缩型、高氟岩矿型、高氟温泉型、生活燃煤污染型和高氟茶型。在中国,曾严重流行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从东北到西南方向的呈带状分布,这种分布正好与低硒地理带的分布相吻合,故对该地带生活的人群采取补硒措施,在预防克山病和防治大骨节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地方性砷中毒多出现在饮水含砷量超过0.05毫克/升或生活燃煤含砷量大于40毫克/千克的地区。③环境生物因子所致的地方病,如血吸虫病、鼠疫、布鲁氏菌病,其分布主要与致病生物、宿主或传播媒介的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及其生态环境有关。环境水分和热量条件是控制生物因子活动的主要因素。

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会影响和改变地方病的分布范围和模式。如曾在中国广泛流行的碘缺乏病,由于碘盐等的推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营养改善,病情已基本得到控制。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