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假说一词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具有猜测性的理论形态,简称“假说”;二是指科学假说形成与检验的逻辑方法,简称“假说方法”。作为科学假说的逻辑理论,就是关于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科学假说形成与检验的逻辑模式与方法的理论。科学假说综合地体现了科学逻辑(含发现逻辑、检验逻辑和发展逻辑)的实质,也是科学解释、科学预测、科学确证和科学辩护等科学逻辑方法的综合运用。
科学假说
根据已有的事实陈述和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未知事物或规律性所作的猜测性解释。
- 英文名称
- scientific hypothesis
- 所属学科
- 哲学
科学假说不同于工作假设,如侦查假设等。科学假说具有以下显著特征:①以事实和已有知识为根据。它不是那种凭空设想的主观臆测,也不是那种宗教迷信所说的上帝所控制的因果观念。②具有尝试性与猜测性。它还不是那种已被证实的科学理论,其真理性还有待验证。③是一个由初步假定,经充实完善到验证、发展的逐步进化过程。依据一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知识对未知事物所作的尝试性假定,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经验的检验,不断得到修改、补充而形成系统的假说理论,再经过逻辑推演和事实验证而不断更新发展。④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形式。科学假说的发展过程体现了科学认识活动的一般进程,正如恩格斯所说:“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一个新的事实被观察到了,它使得过去用来说明和它同类的事实的方式就不中用了。从这一瞬间起,就需要新的说明方式了——它最初仅仅以有限数量的事实和观察为基础,进一步的观察材料会使这些假说纯化,取消一些,修正一些,直到最后纯粹地构成定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36页)
假说的形成大致有两个基本的阶段即初始阶段和完成阶段。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即研究人员根据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已有的相关理论,通过思维加工(主要运用归纳推理与类比推理等逻辑方法)而提出初步尝试性假定。对于多元性初步假定,需要比较择优。择优过程所运用的逻辑方法常为似然选择推理法。较优的初步假定确定后便进入假说形成的完成阶段,研究者主要运用演绎推理方法,以初步假定为核心,运用科学理论和事实材料进行系统论证,从而形成一个较为严密完整的理论系统。这一阶段主要是扩大假说的解释力,以便确定假说的普适性与真理性。假说的解释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假说对已知事实能否给予圆满解释,二是假说能否推导出较多的可经验检验的未知事实。科学假说的形成及其逻辑方法必遵循相关的合理性要求。(见科学发现的逻辑)
假说检验是为了验证假说的真理性,而假说真理的验证需要运用逻辑方法推导出可经验检验的事实陈述,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所导出的事实陈述,进而验证原假说。假说的检验必须经过逻辑推演与事实验证两个途径。逻辑推演过程是指依据假说的基本观点,结合相关知识或条件陈述,引申出关于事实的结论。事实验证过程通常运用“假说—演绎法”的逻辑方法,依据社会实践活动所提出的相关信息资料来检验从假说所导出的关于事实的陈述是否可靠,从而确认假说是否成立。因此,经验事实对假说的检验通常有确证和证伪两种基本情形,这两种情形在实际过程中也是较为复杂的。经过事实检验后有的假说被淘汰,有的假说被修正完善并逐步向科学理论转化。科学假说的检验及其逻辑方法必遵循相应的合理性要求。(见科学检验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