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学 . 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地貌学 . 喀斯特地貌 . 喀斯特 . 硅华

硅华

/siliceous sinter/
条目作者孙莉英蔡强国
条目作者孙莉英

孙莉英

蔡强国

蔡强国

最后更新 2023-01-13
浏览 163
最后更新 2023-01-13
浏览 163
0 意见反馈 条目引用

二氧化硅(SiO2从热泉(间歇喷泉、沸泉和热矿泉)水中析出形成的结晶体。

英文名称
siliceous sinter
所属学科
地理学

硅华是一种化学硅质岩。通常能把溶解态二氧化硅携至地表的热水一般来自温度超过180℃的热储,因此硅华是地下存在高温的良好标志。

硅华的分布取决于泉口的位置、流水的温度、热损失的速度、水中硅的浓度,以及水的pH值。比较热的水几乎是无细菌的,硅的沉积可能不受生物活动的影响,但在大约低于73℃的碱性水中,有丰富的单细胞蓝藻(synechococcus)和毛状细菌(chloroflexus)的群落,在各种生物成因的物质上可产生硅华。溶解态二氧化硅在热泉水中一般呈真溶液状态,但如果浓度较高,则随着热泉水的冷却,部分二氧化硅将转变成胶体形式。pH值可确定矿化速度和溶解硅的沉淀速度,这两种作用在酸性水中的速度是很低的,但在碱性水中却很迅速。硅华大部分局限在大于73℃的热碱性水的地区,或是在硅变化明显的热碱性水区。由于73℃等温水在离开泉口或间歇泉口处5~10米地方是很少的,硅华常常局限在泉口处。硅华有下列一些形态:层状、针状、柱状、假柱状,以及豆状和鲡状硅华。柱状和针状硅华主要是陆上形成的,一般分布在间歇泉或泉周围的溅水带,也有些分布在直接流水的地区。鲡状和豆状硅华出现在湍流中,许多层状硅华是水下形成的。

硅华是一种典型的化学成因硅质岩,矿物组成较简单,主要为石英族矿物,并含少量其他矿物杂质。根据形成时代,可分为现代热泉形成的新硅华和时代略久的老硅华。新硅华主要由硅胶和蛋白石组成,含有少量玉髓和微晶石英。老硅华以玉髓和微晶石英为主,并含有硅胶和蛋白石。有些硅华因含有微细的氢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铝、硫等杂质,而使蛋白石形成各种变体及各种颜色。某些地热系统中,在形成石英的同时,也常常出现金属硫化物沉积。在干旱地区碱性土的表面上有时也可见到非晶质的二氧化硅粉末状沉淀物。

硅华景观分布于地热区,如美国的国立黄石公园热泉、中国腾冲地热区、北爱尔兰和新西兰陶波火山带等。硅华与矿石在空间上分布非常接近。胶态硅(如硅胶)为带负电荷的亲液胶体,可作为载体携带胶态金迁移、搬运。因而,硅华与金和铯的矿化关系密切。如中国青藏高原铯硅华矿床产于陆-陆碰撞板缘的高温地热带,其特征是常见含硼和稀碱元素的新生代火成岩,在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地热带首次发现资源量达30 548吨的含铯硅华(Cs2O),达到大型至超大型规模,并伴有综合利用的铷、锶矿产。中国腾冲热海热田内的石英脉(花岗岩体中)和硅华含有显著高丰度的金,金元素含量最高的样品为0.39克/吨,平均值为0.16克/吨。某些古硅华常预示着埋藏有一些浅成低温热液矿产,如中国湘西北地区石门雄黄矿、枧桥金矿、菖蒲硫铁矿及湖北蛇屋山金矿等均与古硅华有成生联系。

科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硅华岩相学、沉积机制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根据硅华的结构特征可推知地热系统特征。硅化可作为高温陆热的岩相指示物,古硅华体与较多的低温热液金属非金属矿产密切有关,在硅华的下覆或附近某一深部,常埋藏有金、银、锑、铜、铅锌、锰及雄雌黄、硫黄、黄铁矿等矿产。

硅华硅华


相关条目

阅读历史

    意见反馈

    提 交

    感谢您的反馈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反馈!
    您可以进入个人中心的反馈栏目查看反馈详情。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