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罗斯托在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中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另一本著作《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个阶段。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为传统社会阶段、起飞准备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起飞阶段是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中的第3个阶段。所谓“起飞”,是指一种产业革命,它直接关系到生产方法的剧烈变革。从经济角度讲,起飞意味着工业化的开始或经济发展的开端,是一国经济从停滞落后向增长发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在罗斯托看来,起飞阶段是妨碍不断增长的旧障碍物和阻力最后已经被克服的时期。促成经济进步、引起现代活动的有限的力量已经扩大起来,并成为控制社会的力量。增长成为社会的正常情况。
首页
[{"ID":42417,"Name":"经济学"},{"ID":55996,"Name":"经济学"},{"ID":99956,"Name":"发展经济学"},{"ID":99957,"Name":"〔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ID":99962,"Name":"经济发展"}]
. 经济学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 〔基本概念与一般原理〕 . 经济发展增长起飞
/growth take-offs/
最后更新 2022-01-20
浏览 235次
- 英文名称
- growth take-offs
- 所属学科
- 经济学
罗斯托不仅指出起飞阶段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时期,还详细分析了实现经济起飞必须具备的条件。在他看来,一国经济要实现起飞,必须具备的互相关联的条件是:①要有较高的资本积累率。相应的资本积累率应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超过10%。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在起飞阶段,由于资源有限,应当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具有高联系度的主要产业,进而通过技术溢出等方式带动其他部门发展。③存在制度上的变革,包括政治、社会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起飞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社会结构、政治法律制度及意识形态。罗斯托进而认为,判断经济起飞的主要标志,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程度;而起飞阶段的重要特征,是一国开始实行工业化发展战略,走上了工业化道路。
至于增长起飞的动力和源泉,罗斯托则认为是主要“主导部门”的不断更替。“主导部门”是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的先导部门,它不仅表现在自身能够高速增长,而且能够影响其他部门,带动其他部门增长。主导部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其更替的关键在于技术进步。2006年美国学者M.德普克(Matthias Doepke)探究了增长起飞背后的各种机制,认为内生性人口增长、结构变化、内生性技术进步是激发增长起飞的3个潜在因素。他认为,经历了增长起飞的国家,同样也经历了人口转变,从农业部门到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转移,以及生产率的加速提高,这三者是互为补充的。
经济增长和阶段更替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在起飞阶段应当采取一系列政策来创造起飞必需的条件:防止过度消费、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罗斯托认为,这些政策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
条目图册
扩展阅读
- 禾谷.华尔特•惠特曼•罗斯托.世界经济,1980,(1):76-77.
- 厉以宁.罗斯托起飞学说的评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4):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