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硅含铝原料包括高硅铝土矿、拜耳法赤泥、霞石、明矾石、黏土等含铝矿物。在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科学家在湿法处理霞石矿时发明。方法是在高温(280~300℃)下用高浓度(Na2O>400克/升)、高苛性比(氧化钠与氧化铝分子比30~35)的循环母液,添加石灰条件下,溶出原料中的铝组分,得到苛性比为12~14的铝酸钠溶液,并使原料中的硅组分转化为水合硅酸钠钙(Na2O·2CaO·2SiO2·H2O)、水合硅酸钙(2CaO·SiO2·0.5H2O)或铁水化石榴石(3CaO·Fe2O3·2SiO2·2H2O)进入残渣;所得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经蒸发,结晶析出水合铝酸钠(Na2O·Al2O3·2.5H2O),然后将其溶解为低苛性比铝酸钠溶液,再采用晶种分解制得氢氧化铝。
高压水化学法在理论上不会导致Al2O3和Na2O的损失,几乎可以处理所有高硅含铝原料,但从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转变为低苛性比铝酸钠溶液困难,整个流程长且复杂。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未得到工业化应用。将高压水化学法与拜耳法组成联合流程时,可克服和减轻高压水化学法本身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