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堑的英文名Graben来源于德语,意为壕沟,后用来特指岩体位移后形成的槽形低地断块构造。
地堑指中—大型的构造地貌,大者长达数百千米,多发育在地壳受伸展应力控制的区域,在水平拉张作用下,岩体破裂形成一组共轭的高角度正断层。这一组倾向相向的断层所夹持的地块在重力作用下滑动下降,往往形成断陷谷地或者裂谷。如果仅一侧有断层,则被称为半地堑。地堑的空间分布常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形成地堑系或者地堑带。地堑的研究最早始于东非,1893年,英国J.W.格雷戈里(John Walter Gregory,1864~1932)首次详细描述了东非大裂谷。世界著名的大地堑有非洲的东非大裂谷,全长一万多千米,最宽处达500千米。相似成因的地堑有欧洲莱茵地堑、贝加尔地堑等。中国典型地堑有汾渭地堑、伊舒地堑等。